作者: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 远
学校110周年校庆,简直被弄成了校耻之日。先是被刷屏介绍的多是文艺青年的煽情而非学校的历史、学术、学者,和复旦培养人才的贡献,充斥的活动是捐钱、晚会、“复旦人真会玩”的玩耍和外滩屏幕秀的浅薄,这些倒也罢了,而校庆当晚就曝出那个身在一隅、心主宇宙的视频竟然是山寨、校庆的logo又被揭出是直接抄袭Touch ID的标识,等等。堂堂知名大学这整数周年的校庆以这样喧嚣的草率和可悲的羞辱中散场,令人拍案惊奇,也不由得令人感到痛心和羞愧。
发生了这些事件,对这个百年名校的声誉有着显著的不利影响。可以说校庆活动不仅没有实现振奋精神、面向新的未来发展的目标,反而因为这巨大的负面效应,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士气,破坏了学校的公共形象和发展格局。
然而冷静地思考这个极端的事件,还更应认识到现象本身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这些问题可能是大学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积弊流传,及对学校精神和运作构成扭曲的自然表现。浅薄煽情的广泛流传,是大学发展偏离于对深厚学术和真诚学术探索的尊重和树立的流弊;对商业、时尚、金钱和流行的扭曲追求,固然表现出学校的求新和灵动,但是也暴露出了文化上的肤浅和市侩,这是学校发展偏离于象牙塔精神太远和世俗化太深的流弊;而大学出现明目张胆的抄袭,无论是校庆标识的几乎原封不动的拷贝,还是“山寨式借鉴”东京大学所制作的宣传片并堂而皇之地在校庆日上高调宣传,这已经远远跌落于学术的基本底线,远远跌落于大学的基本底线,也远远跌落于一个复旦人的心理承受底线。这说明大学的基本学术规范和学术制度建设,以及学术共同体的生活,已经在一个行政化、权力化、娱乐化、利益化的当下时代,被挤压和破坏得几乎无立身之处。
学者往往多是私下里发发牢骚、谈谈离骚的“犬儒主义”者,但在这样的时刻我倒很觉得有说几句话的必要。将校庆日办成了校耻日,对于大学的发展却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在复旦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需要以此为契机对当下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再思考、再定位和再改革。
大学是追求最高深知识的殿堂,是追求真理和追求新知的所在。大学的本质是为学术服务,为培养国家和世界所需要的最一流的人才,并以其理论和科技创新为国家和世界发展提供知识指引、创新驱动,及提供人才储备。大学就是国家的象牙塔,具有超脱社会和时代的超脱性,同时以其超脱性对社会和时代具有极大的贡献。而同时,大学也通过深深根植于社会和时代,获得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源泉,以及在一个系统性的世界和社会体系中获得资源、实现自身价值。作为追求最高深知识和培养最一流人才的殿堂,大学必须坚守自身的学术本位。大学如果沦为权贵和娱乐的表演场、成为谋名逐利的权力场、或者将自身等同于为学生发个文凭、为自己混口饭吃的职业单位,或者将大学治理等同于企业管理或者官僚体系的运作,不仅偏离了大学的本质,也看低了大学的作用,看低了学术和学者的作用,以及看低了知识对这个伟大时代所能发挥的和所应发挥的巨大贡献。大学如果不能树立这样的学术至上的理想,就很难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很难构筑起卓越和丰富的学术风貌,很难培养出一流的未来人才,也很难为国家和世界的未来发展发挥其应尽责任。
大学的根本目标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这固然是说起来很容易的常识,而落实大学的本质,使大学不被权力所异化、不被利益所异化,仍然需要极强的定力和极强的学术自主精神,需要对大学体制和大学治理进行改革和完善。这需要通过学术体制建设鼓励、培养和发展出强大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学术使命和学术责任、以及学术兴趣来培育学术共识、促进学术探索、强化学术合作、参与世界学术交流和知识形成,形成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资源分配体制,激发学术共同体的创新发展潜力;这需要通过完善学术体制为核心来优化大学治理结构,避免大学官僚化、权力化、寡头化和利益化;以及需要通过学术体制的改革,建立基于学术规律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制度、科学研究制度和社会服务体制,在坚持大学知识学术主体性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共同合力,扩展大学和世界的联系、构筑大学和国家社会乃至产业界的有机联系。因此,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离不开大学自身的改革和大学治理的一系列改革。哪个大学改革得快一些、深入一些,就更有资格和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只有积极推进大学改革,才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出路,也是发挥世界一流大学对国家和世界应有贡献的出路。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是中国最优秀大学的代表,也无疑是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世界和国家作为自身使命和追求。知耻而后勇,在这个一百一十周年校庆的当下,可能需要再次深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以及再次倾听“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和“作育国士、恢廓学风”的校歌,才能真正继承历史和面向未来,建设无愧于复旦校训和校歌的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原标题“建设无愧于复旦校训和校歌的世界一流大学”,首发于作者微信号,作者授权光明网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