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包容、落实、投资:中土共谋发展迎良机

2015-11-14 10:1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5-11-14 10:14:2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光明理论·习主席出席G20峰会系列谈三】

  作者:盘古智库赴土耳其调研组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此次峰会主题为“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据此,主席国土耳其提出安塔利亚峰会首要关注点在于三个要素:包容(Inclusiveness)、落实(Implementation)与投资(Investment)。

  契合这一时间点,盘古智库的土耳其之行,造访了伊斯坦布尔中国商会与在土耳其的中资企业以及土耳其工商企业家联盟(TUSKON)、土耳其-中国工商业协会(TUCSIAD)等民间工商组织,会见了土耳其知名的政界与学界人士,并与土耳其顶尖智库之一——亚洲战略研究中心(TASAM)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就中土经贸关系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围绕G20安塔利亚峰会的主题,我们将此次调研成果与“包容”、“落实”、“投资”三个要素相结合加以解读,希望能在全球共谋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中土经贸关系在未来的增进与拓展有所裨益。

  一、中土经贸关系概况

  首先,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土双边贸易额近年来成倍增长,由2009年的100.8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230.18亿美元。目前,中国是土耳其第十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土耳其统计局数据)。中国对土耳其非金融对外投资存量,2009年不足1亿美元,而2013年则已经突破10亿美元。然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土经贸的总量相对不大,2014年中国对土出口248.8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23427.5亿美元)的1.06%,从土耳其进口28.6亿美元,只占当年进口总额(19602.9亿美元)的0.15%(商务部统计数据),中土之间的贸易往来仍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的空间。

  其次,土中贸易逆差显著,结构失衡。按中国海关数据,2014年土中贸易逆差220.2亿美元,同比增长4.4%。面对持续逆差的局面,来自土耳其商界的声音认为,要克服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国外环境下的经济危机,必然要关注如何缩小土中之间的贸易逆差,扩大中国对土耳其产品的进口,希望能平衡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赤字。除逆差问题外,中土贸易结构失衡也反映在贸易商品的单一性上。矿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一直是土耳其对中国出口的最主要产品,2014年出口额占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82.8%。土耳其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贱金属及制品,2014年合计进口165.5亿美元,占土耳其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6.5%(商务部统计数据)。这样的贸易结构特征背景下,如果中国进口幅度下降,而土耳其产业结构又没有太大改变,想通过扩大中国对土耳其产品的进口来平衡中土经贸合作,这样的思路很难走得通。

  再次,双边贸易和投资波动较大,贸易上常常出现负增长与70-80%增长的交替波动,投资情况也不稳定。这意味着,中土双方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一些驻土耳其的中资企业代表认为,这与中国的企业进入土耳其市场的时间较晚,对土耳其市场生存环境的适应程度还不够,目前与土耳其较规范、层次较高的企业建立起合作联系的企业较少等方面有关。对于中国对土耳其投资的波动性,土耳其TASAM智库的经济学家Sedat Aybar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两点观察给出了原因。第一,中国将进入新凯恩斯阶段:出口导向会渐渐走向末路,更多的是国内市场的投资和消费。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转型的话,失业率会增加,中国政府为保持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必然把更多的资金转向国内。第二,在中国“走出去”战略中,其投资的方向不再是矿产、开采等,而是转向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投资趋向是欧洲、美国等市场,因为中国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在降低。

  针对以上特征,中土两国如何在未来携手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挑战?此次调研和交流,给出了一些建议和结论,结合G20安塔利亚峰会“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的主题,这些建议和结论可以归纳为:包容增长促进合作共赢;政策落实拓展合作平台;投资增进贸易结构平衡发展。

  二、包容增长促进合作共赢

  包容增长具有国内与国际两个视角。国内方面,通过增进不同社会族群、团体和经济部门的共同繁荣发展来改善就业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消除不同地域和阶层、群体的经济差别,来提高经济尤其是出口竞争能力而不是片面追求消除逆差;国际方面,以解决不发达地区贫困等全球性经济难题为契机,拓展经贸合作的领域、深化合作的层次,从而促进合作共赢。具体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首先,应该避免某些经济现象的政治化解读。TASAM智库的一位教授认为中国新疆地区没能充分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会在心理上时刻关注,看中国政府在新疆的投资用在哪里(是否用在消除贫困上),因为新疆对于土耳其来说很重要,中国政府的做法是对土耳其发出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易鹏理事长就此做出回应:“中国政府确实在往新疆地区、尤其是南疆投资,帮助维族同胞改善就业环境和产业结构,缩小与内地的贫富差距,使其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南疆地区远离中国经济腹地,就像土耳其很多地方远离伊斯坦布尔这个经济中心一样,这些地区要想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也是要付出更大的投入和时间的。”

  其次,中国土耳其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不仅要互相搭台、实现双方共赢,还要共同在非洲、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做消除贫困的事情,实现经济增长与繁荣成果的共享。同时,在中东、中亚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两国的协作不仅存在广阔的空间,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经贸机会和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能只想,“我要在土耳其这里赚多少钱”。而是也要反过来想中国市场的意义有多大。因为土耳其毕竟是一个靠出口型主导的国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那么土耳其市场怎么才能双向流动?应该像在互联网时代那样,很多事情要互动协同起来。如果单向流动,只想在土耳其这里拿一块蛋糕,只想单向地在土耳其分一杯羹,可能不那么简单,也不会那么轻易让你得到好处。像土耳其一些好的产业,好的技术,好的原材料,怎么跟中国国内市场战略互动?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在土耳其扎根下去的重要能力和必修课。

  另外,从合作共赢角度,怎样才能帮助中资企业在土耳其树立良好形象?这要求在土的中资企业本身要身体力行。比如,中资企业在土耳其除了经营赚了钱,能不能客观描述土耳其的现状?能不能帮助土耳其人做一些事情?能不能帮助土耳其企业进军中国这个第二大消费市场?尽量实现中土双赢、共赢,然后发挥这个协同效应,中资企业在土耳其的扎根会更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战略,中国应该协同土耳其,在非洲、东欧、欧亚大陆共同布局。至少,应该利用好土耳其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TPP、TTIP对中国围堵效应的突破口。中土智库间可以再组织讨论,不光可以探讨中土之间的投资、经济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南南合作,以及对南非、印度、巴西等国家的探讨。当然,西方的合作伙伴也可以包括进来,从而真正实现整个国际社会经济增长和繁荣成果的共享。

[责任编辑:康慧珍]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