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六个超越”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

2017-01-13 16:11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7-01-13 16:11:51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赵伟露

  作者: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苏州大学新加坡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段进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创新能力是需要长期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为此,要充分认识国内外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到了“新常态”的全新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新阶段社会发展和创新的规律,以“超常态”面对“新常态”,树立全新的发展和创新理念,以“六个超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以“六个超越”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

  一、超越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化思维,树立差异化、小众化和个性化的后工业化思维

  目前,经济发展的传统思维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路径依赖的惯性仍然对大众的发展观影响很深,典型表现就是一种狭隘的工业化思维。工业化思维是一种标准化、大批量、大众化、同质化的思维,而不是一种小众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思维。后工业化社会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人们的需求更多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倾向,这种转变将倒逼刚性产业结构,使传统的“订单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必须要主动适应这样的阶段性变化,实现“订单经济”向“定制经济”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柔性化和弹性化。

  二、超越单纯的技术创新思维,树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三螺旋”综合创新思维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创新的认识存在着一种偏颇,那就是过于重视技术创新思维。只重视高科技的技术创新,忽视制度创新,更不重视基于市场需求的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仅仅将创新理解为单纯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典型的工程师思维。这种对创新的狭隘理解在各地发展过程中都是存在的。事实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三螺旋”,共同作用带动产业的高端化和创新化。

  三、超越单纯的物理空间和实体空间思维,加快新型的知识空间、网络空间、众创空间等建设

  进入创新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要强调创新要素的集聚性,创新要素更多地表现出非物质性。因此,要高度重视“知识空间”“众创空间”和“网络空间”等新型空间的建设,这些新型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性,互动性是产生交流、想法、创新最重要的土壤。创新载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创新的内容性,一些地区在创新建设的过程中,只重视创新的硬件载体建设,而忽视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因此,不利于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赵伟露]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