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诚信建设、平等就业、偶戏发展、自然保护区管理、诗词文化传承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淑芹:打造诚信文化与社会信用体系互济之路】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淑芹认为,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应该走人心与人行共治、惩恶与扬善并重的诚信文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共建互济之路。诚信文化不能离开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者严厉惩处的社会支持——因为惩恶是扬善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借助法律、信用记录、信用评价等对失信者可以实行直接与间接的双重制裁:一方面,通过信用法律对失信主体进行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直接处罚;另一方面,利用信用信息的公开与传散对失信者进行间接的社会制裁。直接处罚是对失信者的当下惩治,惩罚力度与法律威慑具有正相关性;间接处罚是社会对失信者的长久惩治。两种制裁有机结合,构成对失信者的联合惩戒。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慧: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平台,促进男女平等就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杨慧指出,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基于生育的就业性别歧视进一步加剧,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极大挑战。反对就业性别歧视,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劳动监管监察机构作为劳动行政部门,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一是完善反对就业性别歧视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在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就业性别歧视咨询投诉窗口,加大对线上线下各类就业性别歧视的查处力度。二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平台,定期发布依法用工、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白名单和实施就业性别歧视的黑名单。在白名单中,对各行业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用人单位进行宣传表彰;在黑名单中,将有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的招人用人单位公布于众,并在《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执法检查中,加大对黑名单中的用人单位的检查力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晓鑫:偶戏发展需破除传统观念束缚】
王晓鑫表示,随着环境的转暖和创作的繁荣,围绕木偶皮影的理论研究也获得长足进步。因此,为了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更应冷静地看待利好因素和若干仍待解决的困难:首先,偶戏的成人观众群仍然窄小,在相当程度上依附其他舞台类型的受众群体,市场定位与话剧、音乐剧等其他舞台剧类型存在交叉重叠;其次,“木偶剧、皮影剧=儿童剧”“木偶皮影表演=末技微艺”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仍阻碍着偶戏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