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职业教育扶贫要走“精准”路线

2017-02-28 20:5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有话说
2017-02-28 20:59:09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责任编辑:李澍

  作者: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博士 郝峰

  教育脱贫就是营造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让人的素质先脱贫,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人群主动发展致富。职业教育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功能,决定了其在教育脱贫中大有作为。精准扶贫根在扶智。重视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帮助实现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职业教育要探索那些更实用、更富于本土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实际需要,给贫困人口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精准扶贫重在扶业。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家庭致富。

  开展职业教育,是由中西部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主要表现为:集中连片贫困与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并存;特殊省(区)情与特殊自然条件并存;经济发展滞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质偏低与公共服务体系滞后并存。这一特殊矛盾决定了,在中西部地区实现精准脱贫,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中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决定了开展职业教育脱贫尤为重要和急迫。从外部环境来看,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工业企业较少,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狭窄。在教育价值判断和教育选择上,部分贫困人口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指出,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存在较大不足,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读书不如外出打工实惠。另一方面,受社会吸引力、就业需求及就业政策等影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少数家长还存在“学而优则仕”“上学就是要当干部”等观念。上述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脱贫的效果。

  因此,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必须找准薄弱环节及其症结,对症下药。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根据城市和农牧区的不同特点,调整布局,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在城市集中举办职业院校,侧重于学历教育;在农牧区发展职业教育,侧重于针对学生和农牧民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农牧区采取“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即采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发展,放在同步发展的重要地位,三教的教学内容、教师、设备、场地尽可能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提高整体效益。要开展农牧区两后生(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农牧民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农牧民掌握致富技能、提高劳动力价值,把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培养成能工巧匠和致富带头人。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多层面技能培训,使其带技能转移、带技能进城、带技能就业,实现稳定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精准脱贫。同时,发展职业教育还要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吸引更多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职业教育扶贫唯有以“精准”的模式,有的放矢地改善职业教育薄弱环节,加快补上发展“短板”,才能真正实现脱贫目标,为实现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公平和共享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李澍]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