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习主席芬兰之行备受关注 中芬关系有望成为中欧合作样板

2017-04-05 15:1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4-05 15:10:04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 韩一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4日至6日访问芬兰,此访是习主席今年对欧盟国家的首访,亦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22年再次对芬进行国事访问。这也表明了在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中芬两国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担时代责任的努力。

习主席芬兰之行备受关注 中芬关系有望成为中欧合作样板

  一是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建交,是唯一与新中国不经谈判即正式建交的西方国家。1953年,中芬签订政府间贸易和支付协定,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贸易协定。70年代初,芬兰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建交60余年来,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早在2010年,时任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访问芬兰,与时任芬兰议长的尼尼斯托举行会晤。2013年4月,习主席在海南三亚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举行会谈时,共同宣布将中芬关系提升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近几年,两国领导人在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联合国大会系列高级别会议等多边场合进行频繁会面和友好寒暄。两国人文和民间交流亦丰富多彩,随着中国承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与冬季运动强国芬兰在滑雪、冰球等项目的合作也已陆续落地,优势互补助力产业发展。

  二是经济合作基础好且互补性强。芬兰在环保、生物、医疗和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这也正是中国发展所需要的,而中国的庞大市场对芬兰也极具吸引力。近年来,中芬两国贸易增长迅速。目前,芬兰是中国在北欧地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十余年是芬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16年双边贸易额达63.6亿美元。截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芬非金融类投资21.7亿美元,芬兰对华投资项目541个,实际投入金额13.6亿美元。但是,受全球经济形势和欧债危机影响,特别是诺基亚的衰落,目前芬经济增长乏力,政府支出增加,失业率高企,债务可能进一步攀升。为重振经济,芬兰开始积极推动创业,风靡全球、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游戏《愤怒的小鸟》就是芬兰创业公司Rovio之作。在中芬两国均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关键期,对接中国“十三五”规划和芬兰“2025发展愿景”具有巨大潜力。芬兰也一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4月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双方有望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此外,芬兰是北欧唯一的欧元区国家,中芬合作再升级有望成为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合作的“样板”。

  三是北极事务合作空间巨大。中国依法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2013年5月被北极理事会接纳为正式观察员国。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加强北极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北极资源、完善北极治理体制机制、共同维护北极和平与稳定,但作为非环北极国家,与环北极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是必由之路。芬兰有三分之一土地在北极圈内,致力于对北极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建设,是中国寻求北极之路的理想伙伴,且芬兰等北欧国家也有意与中国加强合作。近日,恰在中芬两国首脑会晤前,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在俄罗斯举行,期间俄、芬、冰岛等国首脑举行会晤,汪洋副总理也应邀出席。今年5月,芬兰将接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中国与环北极国家在北极科研、环保、交通运输、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均有望迈出更大步伐。

  不应忽视,推动中芬合作升级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西方对中国固有的防范和疑虑心态。第一,中国在格陵兰岛的投资、与冰岛的自由贸易谈判、中远集团对北极航道的考察,被一些西方媒体认为,是由于中国看中北极丰富的资源和北方航道,而这将挑战美欧国家利益。第二,在英国则正式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开始马拉松式“脱欧”谈判之际,中国加强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合作,让欧盟有些许疑虑,担心中国绕开欧盟“各个击破”,影响欧盟政策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事实上,中国作为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参与北极事务一直秉承尊重、合作与共赢三大政策理念,有意愿也有能力作出更多贡献,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平稳定、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北极。而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上,中国多次表明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统一、稳定、繁荣和开放符合双方利益,正如习主席指出的,欧洲一体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欧洲繁荣稳定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大势,相信欧洲有智慧、有能力克服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是欧洲值得信赖的伙伴。而习主席的此次出访芬兰,有助于打消欧洲对中国的疑虑,为中欧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