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老年人得到充分照护

2017-04-10 10:27 来源:青报网 
2017-04-10 10:27:09来源:青报网作者:责任编辑:秦超

  作者: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丁金光

  老龄化已经成为现阶段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明显的特点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口数增加,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长期照护的需求随之增加。2016年10月9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总数达到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18.3%。意味着我国有18.3%的老人需要借助外力(正规或非正规的照护)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和养老服务以保持其基本生活。虽然我国有着良好的家庭养老文化传统,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受家庭结构核心化、空巢化以及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原来的家庭照护模式既缺乏经济基础,又缺少服务基础。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风险从个人风险、家庭风险集中到社会上,形成了长期照护社会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政府对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的构建非常重视。“十三五”规划出台《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首批选择青岛、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进行试点。在实践中青岛、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探索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内,并以社会保险的形式为失能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如何解决资金筹集问题,是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构建的基础和核心。但是现有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筹资政策依然是分散的,而非系统的,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压力。因此,亟须整合现有资源,形成顶层设计,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化长期照护筹资制度。青岛大学李杰博士的《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一书,为构建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本书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系统介绍德国、日本和美国长期照护的筹资制度。将三个国家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筹资制度,包括保障范围、资金来源和政府投入比重等进行比较,深入挖掘三个国家长期照护制度缘起的社会背景,全面分析各国筹资制度实施的效果以及进一步改革的趋势,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创新性提出按照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内容,构建养老服务补贴与医疗护理保险相结合的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制度。医疗护理更多是与疾病康复和护理相关,如果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很容易出现“社会性住院”,对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险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由于当前企业和个人社会保险缴费比例过高,另行缴费压力过大,所以医疗护理资金可以暂时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拨,城乡居民的医疗护理资金则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资金中划拨。待将来时机成熟,再实行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长期照护社会保险筹资制度。

  第三,提出构建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制度。纵览世界各国的社会福利筹资机制,可以发现,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都无法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获得平衡,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都会造成福利供给的障碍。未富先老是我国的基本特征,政府和个人都无力承担规模如此巨大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资金由政府、社会保险和非正式照护力量共同分担。政府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津贴。医疗保险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护理资金。同时充分发挥家庭、邻居、朋友等非正式照护力量,减少正式照护的开支。这种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方式能够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且国内已经实行的地区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具有较好的制度基础。

  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对我国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李杰博士的《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制度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制度构建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而且从实践意义上看,本书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方面的建议,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责任编辑:秦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