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为此,光明智库、光明网联合邀请相关智库专家,录制“‘一带一路’光明谈”系列视频访谈,侧重从文化视角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解读。访谈文章和视频将在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等持续推出,并在光明日报《智库》版开辟同题专栏,摘录精华观点。具体实施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光明网理论部负责。
【“一带一路”光明谈⑤】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力量:奏响凝聚共识的智力乐章
本期导读:
大时代呼唤大战略,大战略呼唤一流智库。作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智库在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实践中,智库作出了哪些贡献,又是如何以联盟等形式加强协作、提升效能的?本期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两位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解析。
建言献策 促进民心相通
主持人:2016年G20杭州峰会胜利闭幕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向一些群体致谢,其中专门提到了智库。从中可以看出,智库在G20峰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事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智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其中,智库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体现?
程国强:智库具备专业的研究能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智库发挥专业研究能力,为“一带一路”规划设计、机制方案的制定与有关政策的咨询建言献策。此外,智库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政策研究和传播之间的一座桥梁,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内涵、理念以及基本原则的理解,从而促进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战略对接与民心相通。
智库的特殊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国际交流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内涵、原则和愿景的认识。第二,智库研究为“一带一路”推进提出了新视角。第三,为“一带一路”扩大了朋友圈,发展了很多新伙伴。第四,为促进政策沟通构建了平台。
智库在规划制定、方案设计、政策咨询等方面具备专业能力, 在政府和公众、政策研究与学术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具有低政治敏感度、高灵活度特征,这些都是其不可替代性的表现。
金鑫: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咨政建言作用。“一带一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智库研究要为“一带一路”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二是舆论引领作用。“一带一路”需国际社会共同参与。这就需要智库发挥作用,一方面让国外同行认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影响更广泛的外国民众,让民众认识到“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三是理论创新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好的话语体系支撑与学术理论架构。近几年,我国智库在尝试回答“一带一路”相关问题,并进行系统研究。“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一门新学问。
四是社会服务作用。不管是国有大项目,还是民营投资项目,智库在前期咨询、项目评估、法律服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功不可没。
五是公共外交政策作用。智库是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的主体之一。在对外交往中,尤其在与国外智库的交流中,智库促进了国外政要、智库、民众对“一带一路”的正确认知。
智库的不可替代性表现为三点。第一,专业性,智库专家基于专业研究,提出相对客观中立的观点,政策建议可信度相对较高,可操作性较强。第二,先导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未动、智库先行,智库具备灵活性,可以深入项目一线,进行田野调查。第三,不可替代性,国外很多政要不执政后会进入智库,影响力巨大,和这些国外智库打交道,就能通过这些前政要、大学者来影响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发展联盟 助力资源统筹
主持人:近年来,智库联盟发展迅速,两位嘉宾分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丝路智库网络、中联部等单位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两大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智库联盟中担任领导工作,请问这两大智库联盟的运转情况如何?在其实际运转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克服?
金鑫:“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央将“一带一路”联盟的组建任务委托给中联部,我们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初衷是整合资源、统筹研究,发挥智库国家队的引领作用。经过几年运转,目前智库联盟已经发展了国内117家较高水平的智库机构成为理事单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智库成为合作成员,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重要国家。
我们和智库联盟成员共同走出去,到沿线国家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例如去年,我们与德国杜伊斯堡市共同举办了“一带一路”合作国际会议,同捷克外交部下属机构共同举办了合作会议,和柬埔寨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举办论坛。在国内,我们也举办了许多国际论坛。我们还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义乌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支点城市论坛。这些会议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联合研究的作用。根据中央的需求,我们及时地给智库联盟成员提供一些政策指导和课题引领,使智库研究和政府需求有效对接。
现存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统筹难度较大。“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是国际智库联盟,成员是多元的,要把这些不同隶属关系的智库整合起来,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如何调动沿线国家智库的积极性。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国家都带动起来,为“一带一路”出主意、想办法。
第三,专项经费欠缺。现在各单位都有分散的经费支持,但没有整体的“一带一路”经费。我国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基金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甚至应在全球层面推动建立基金来从事“一带一路”研究。
第四,在需求对接方面还需努力。现在国内的学术研究水平很高,但对策研究相对缺乏经验。如何做到寓需求为导向,提高研究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是重要问题之一。
五是在外事出访规定方面,应该分类指导。目前关于出访国数、天数的限制,不利于体制内智库走出去深入开展实地调研。
网络也好,联盟也好,主要目的是整合资源,实现优势资源对接,避免同质化的重复研究,减少研究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一步我们准备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以服务国家决策为目标定位,发挥每个智库的特色优势。我们倡导智库联盟成员,不要追求高大上、大而全的研究,而应更好发挥专长研究,成为具体领域的“单打冠军”。
二是运行机制创新。不久之前,我们成立了陆上六大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分智库网络,实现了联盟的进一步精细化。
三是联盟秘书处依托紧靠中央的政治、政策和信息优势,根据中央关切,在深入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瓶颈,规划设计年度和阶段性研究方案,引领联盟成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精准研究,并对其成果进行“最后一公里”的提升加工,使之成为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四是我们将努力探索“智库+”模式,不断挖掘智库的多重效能。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政府、企业、媒体等的跨界合作,打造以智库联盟为枢纽的网络化体系;继续加强创新,有效聚合智库资源,真正形成1+1>2的合力;探索建立相关成果的奖励激励机制,以适当方式评选优秀调研成果、品牌活动、品牌活动。
程国强: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谋划构建一个智库合作网络。丝路国际论坛于2014年启动,在这个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发出倡议,建议参会智库联合起来,组成“一带一路”智库网络或智库合作联盟。这个倡议得到积极反响,首先获得了丝路国际论坛外方主办单位负责人,67届联大主席、塞尔维亚前外长,也是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创办者耶鲁米奇先生的积极响应。参加第一届论坛的智库同仁也热烈响应。经过一年筹备,2015年,在第二届丝路国际论坛上,27个国家的40家智库与一些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加入了我们,丝路国际智库网络正式成立。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去年波兰的丝路国际论坛上召开了第一次峰会,通过了丝路国际智库网络运行的指导原则。我们同成员、合作伙伴开展合作研究。丝路国际智库网络构建了电子工作平台,目前已基本建成,即将正式上线。
今年,我们首先要跟“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做好衔接工作,统筹国内外智库资源。第二要充分发挥电子工作平台和其他交流机制的作用。第三,积极考虑扩容,以更好地凝聚共识、发挥国内外智库资源的作用。
现阶段主要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外部层面,丝路国际智库网络要注重与国内相关机构,特别是“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衔接,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乱,要在外部环节上相互沟通、相互通气、有所分工,而在关注的领域与问题上体现错位化和差异化,各自发挥优势。
第二,内部层面。框架搭起来了,充实内容需要合作,所以要建立一个激励机制或平台,鼓励大家共同发挥作用。此外,在能力建设上,由于成员情况各异,智库网络建设除了合作研究、信息交流、知识分享,还要注重共同提高政策咨询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在智库运作的管理上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问题。我们的组织构架上现在还没法落地,在交流合作上还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