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7-06-05 14:4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6-05 14:44:3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王朝科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已经出发,而且每一步都迈得如此坚定和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自然基础。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新高度,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战略谋划和战术实施阶段。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标志着生态文明从概念到行动的转变。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和行动的准则。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力与生产力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的重要论断,实现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统一。“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这种内在统一观最有力的证明。“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则是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统一的理论升华,从理论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未来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奠定了行为准则。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是坚定的、承诺是郑重庄严的。在国际舞台上,2015年习近平主席带着满满的政治诚意和大国担当,远赴法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并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张和责任。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2015年1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向全国人民承诺: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坚定信念,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创新和经济建设目标上面,更重要的是已经把理论和目标具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用理论创新回答了“做什么”,而且用法律、法规和制度回到了“如何做”的时代课题。

  首先,新修订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环境保护法》,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充分体现了立法理念、责任主体、监管模式、环境信息披露与公众参与等的创新。新法实施第一年,各地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34%。

  其次,为了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国家出台了“1+6”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制度体系,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再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启动是“绿色发展”由概念到行动的重大举措,标志着财富观由以物质财富为中心向以绿色财富为中心的根本转变、追求财富的方式由单一的自然索取型向自然投资型转变、经济增长由资源依附的数量扩张型向幸福型经济转变,全方位立体式探索与生态文明建设想关联的、相互匹配、可复制的生态化政府、生态化生产方式、生态化消费方式、生态化社会、生态化的公民意识等制度安排。

  最后,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从理论创新到环境保护法律修订、到“1+6”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到生态文明试验区再到针对特定生态系统的制度创新,构成了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