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6+1合作”为分歧中的中欧合作注入“正能量”

2017-07-23 13:13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7-23 13:13:38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网评中心

  作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万喆

  近年来,中欧合作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但“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心态也开始在一些欧洲发达国家萌生,特别是对中国在欧洲投资设限的呼声有所上升。同时,中东欧国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16+1合作”不断深入推进。7月17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2017年中国投资论坛,深入讨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合作,为分歧中的中欧合作注入“正能量”。

“16+1合作”为分歧中的中欧合作注入“正能量”

  欧洲西部:对中国投资焦虑心态上升

  近几年来,中国和欧洲的合作不断推进,不仅与传统的西欧国家德、法、英、意等贸易投资合作不断升级,而且创新开展了“16+1合作”。2016年,中国在欧洲投资急速增长,在欧盟28国投资额达到350亿欧元,同比增长77%,引起了欧盟国家的忧虑。德国近期修改《对外经济法》,扩大德国经济部审查并购案的权力,凸显欧洲国家对中国投资的焦虑感和不自信在上升。

  担心中国投资威胁“欧盟团结”。欧盟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开放态度,但同时对中国加强“16+1合作”具有矛盾心态,主要疑虑是:一是担忧中国“一带一路”中东欧“16+1合作”不利于“欧盟团结”。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曾指出,“中国推动的“16+1”是与欧盟平行的地区合作框架,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欧盟”。二是担忧中国动了西欧国家在中东欧的传统“奶酪”。中东欧国家原本在欧洲“一体化”市场是西欧发达工业国的“二级市场”,是德法英的大国输出过剩产能的内部市场。欧盟担心中国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欧国家形成竞争关系,抢了西欧国家在东欧的市场份额。三是担忧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中东欧国家债务负担。欧盟一些国家认为,“债务问题是欧洲经济的一大隐患”,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推动大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为本身政府债务较重的中东欧国家增加债务负担,使得财政状况继续恶化,欧盟已在对匈塞铁路项目进行合规审查。

  担心中国投资威胁“国家安全”。以德国为例, 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110亿欧元,中国对德投资首次超过德国对华投资。德国经济界和战略界人士对中国投资并购的疑虑不断加强,对中国投资设限的呼声高企。德国的忧虑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忧投资主体为国企威胁国家安全。认为中国投资者多为国企,在融资方面享有优惠和便利条件,具有介入政治的可能性;二是担忧核心技术的流失,特别是中国企业将并购目标对准了高科技、人工智能等产业,德方惧怕威胁其工业立国的基础。2017年2月,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三个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呼吁欧盟方面授予它们对中资高技术收购交易的否决权,希望欧盟国家不仅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外资收购,也能以“经济原因”的名义来阻止收购,即“基于经济标准的额外保护”。7月12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一项决议,今后如果欧盟以外国家的公司收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公司超过25%的股份,联邦经济部可以介入并有权叫停,此举在于阻止外资,尤其是中国资本收购德国企业,防止重要“技术外流”。新规定将允许德国政府对收购活动进行更多次调查,特别是那些影响“关键基础设施”的领域。

  担心中国投资威胁“欧洲制度自信”。中东欧16国历史上均为前社会主义国家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冷战后,上述国家均选择走“西方道路”。波兰等11国先后加入欧盟,拥有了欧盟“平等的一票”。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深入和欧盟陷入困境,担心中国模式深刻影响中东欧国家的心态凸显。欧盟担心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大过“欧洲一体化”的感召力,担心“中国标准”开始超越“欧洲标准”。欧盟内部开始出现了要以劳工、债务、人权等所谓的欧洲“高标准”对中国在中东欧合作进行设限的苗头。

[责任编辑:网评中心]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