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元春:“中国崩溃论”为何总是崩溃

2017-07-24 11:18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7-24 11:18:25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刘元春:“中国崩溃论”为何总是崩溃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经济、企业社会责任、公益类国企、“一带一路”、五大发理念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元春:“中国崩溃论”为何总是崩溃】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很多主张“中国崩溃论”和“做空中国论”的悲观主义与中国现实并不吻合。首先,经济悲观主义过度放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将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调整的阵痛等同于中国自身的问题,由此草率地将增量的部分恶化等同于中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恶化,实际上中国当前所进行的改革举措,如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正是要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其次,经济悲观主义不了解中国微观层面现实情况,只看到表面数据,而看不清数据背后微观基础的改善和结构性调整的力量,中国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调整的过程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不是简单的增速下滑。最后,很多人恶意“唱衰”中国经济背后有着更隐蔽的目的,除去一些媒体和学者有博取眼球的目的之外,很多市场机构不断抛出“中国崩溃论”,很大程度上有配合金融市场上“做空中国”投资操作的嫌疑。

摘编自《北京日报》

【曾慧宇、曾爱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利人利己】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曾慧宇、曾爱民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其实不仅是一项成本或一种约束,而且更是孕育机会、促进创新、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首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实现产品差异化,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声誉。实证研究发现,在消费者仅能获得少量相关企业信息的情况下,企业所从事的慈善捐赠活动有助于其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声誉的重要举措。其次,从国际竞争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已经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当前,发达国家制定的严格的环境法规与环保标准,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新的障碍。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协调好股东利益与环境公益的关系,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能否履行好社会责任,也成为决定其能否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人民日报》

【石涛:政府和公益类国企的关系应以市场契约为基础】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石涛认为,长期以来,公益类国有企业在生产或提供满足社会公众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偏离正常市场价格一定程度的标准来提供,或者在很多情况下采取的是成本加成定价的方法来提供。一方面,这种定价虽然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共同需求,但应该看到,这种定价方式往往导致了企业需要承担一定亏损,这种亏损一般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弥补。沉重的财政补贴将会导致企业预算软约束,并将严重扭曲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多元化的情况下,被规制的企业则被允许通过交叉补贴的方式来实现对公益性的业务亏损进行弥补。因此,在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树立市场意识,政府和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现代市场契约关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今后政府将通过市场方式向公益类国有企业购买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产品或服务,逐步放弃通过财政补贴、企业内部交叉补贴等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政府购买方式。

摘编自《文汇报》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