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校思政课、革命文化、分享经济、农业国际化、思政辅导员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新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见效、管用】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新华指出,高校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突出位置,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见效、管用。首先,注重解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为大学生解疑释惑,及时解答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其次,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要努力使教学方式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符合大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再次,把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统一起来。采取专题授课与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嵌入体验式教学,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形成以理论为先导、以体验为载体的“知行合一式”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学得“解渴”“过瘾”。
摘编自《人民日报》
【陈一收:革命文化锻造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陈一收认为,革命文化与一切落后保守、腐朽反动的思想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它蕴含着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论信仰、先进理想信念、崇高精神追求,因而可以为革命制成一批批具有“特种性格”的优秀共产党人和与以往一切政治力量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组织起来并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时代和环境怎么变,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为之奋斗的事业始终没有变。革命文化构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传统和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的精神支柱,也是当前广大共产党员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这种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独特精神气质、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精神标识的特殊材料,对于挺立当代共产党人精神脊梁而言,其作用不容忽视。
摘编自《光明日报》
【胡拥军:探寻发展分享经济的“金钥匙”】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胡拥军认为,分享经济是近年来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新业态,在现阶段,它的主要表现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的新型经济形态。发展分享经济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先手棋,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人民群众就业与生活获得感的关键抓手。关于发展怎样的分享经济,应遵循《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一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分享经济。二是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的分享经济。三是形成有效有序竞争格局的分享经济。推动分享经济发展,还要按照《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的部署,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法律规范的手与行政管理的手相结合。二是预期总体引导与局部重点突破相结合。三是大平台的担当与微个体的保障相结合。
摘编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