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周小亮: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突破

2017-08-15 11:56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8-15 11:56:56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祝惠春:正确的“价值观”助力企业“走出去”】

  祝惠春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得快不等于走得好,走得稳才能走得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和资本管理能力,也是中国企业的责任。上述要求的背后,其实都是希望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有提升实体经济能力的意识。明确推进并购的目的,是重组企业资本结构,提升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整合,建立良性经济生态环境。为此,在全球并购时,既要立足本国优势,与本国市场形成协同效应;又要着眼于提升本国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国产业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要有控制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意识。要以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予以推进,要做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实体经济成长的并购,不做非法牟利和洗钱走私的并购;做提升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整合,不做瓦解经济结构和国家管理能力的整合。

  摘编自《经济日报》

  【钟宁桦、解咪:正视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的原因】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钟宁桦、解咪指出,“僵尸企业”特指丧失盈利能力、有较重债务负担、靠政府和银行不断“输血”而持续存活的企业。由于难以破产、难以清算、难以重组,相关“僵尸企业”非但没有“瘦身健体”,反而呈现“虚胖”的迹象。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杠杆不降反升,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保就业”。大部分“僵尸企业”是制造业企业,且多属于如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以及诸如纺织、造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类企业通常承担着保障就业的责任,一旦“关停并转”,很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第二,“稳增长”。不少“僵尸企业”曾是地方GDP的支柱。在经济下行的现实背景下,这些企业的投资成为地方政府“稳增长”的一个手段。第三,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方不断“输血”。银行为了保持一定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会不断地给亏损企业续贷,以免将之前的贷款记为坏账。尤其是面对国有“僵尸企业”,银行很可能觉得地方政府会竭力帮助它们“起死回生”。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周小亮: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突破

[责任编辑:陈城]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