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葛长银:经管教材建设要与时俱进

2017-08-18 18:47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8-18 18:47:08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葛长银

  经管教材是我国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和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石”,也是优化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如今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管学科教材却一直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初期形成的传统教材结构和内容,造成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建设与中国实践的“脱节”。

葛长银:经管教材建设要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经管教材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拿来主义”不完全适应于中国国情。现有经管学科教材基本形成于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确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旋律,我国引鉴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注重与国际化接轨,逐渐形成现有结构和内容。但是“照搬”或“拿来”国外的理论、方法,用来解释、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容易导致生搬硬套和水土不服的问题。经管学科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目前我国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材,一方面对引进理论的消化不够,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另一方面缺少专门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事实和问题的“本土化”理论。以经济学为例,“西方经济学”是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而目前也被我国作为“主流经济学”。虽然我国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明显,但与西方经济体制和特质存在本质区别,将《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将其中的理论作为解释和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主要工具,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二是教材体系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种“落后”体现在: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而教材体系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不能及时更新,旧的理论、方法不能满足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学科之间的融合需求越来越强,单一专业知识难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目前我国教材学科之间“割裂”情况明显,不符合经济实际。以会计学为例,通过对某会计系列教材的统计发现,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其在教材体系和结构方面未做出大的调整;在内容方面也仅涉及少部分内容的增删和随政策法规的变动,但更新缓慢。一些在实践活动中已被淘汰的内容仍占用教材版面,而在实践活动中增加的重要业务在教材中却没有体现。此外,在教材体系方面,我国会计学理论体系是遵循准则、政策和法规体系的逻辑构建的。会计学和税务学各成一派。但在实践中,企业运作有一套自然流程,且在这个过程中“财”和“税”是无法完全“割离”的。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曾提出建设“本土化”经管教材,但一直进展缓慢,没有受到学术界关注的重视。我认为是“高校的墙挡住了内外沟通”——无论有无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在之后的科研和教学中大多依赖于教材和理论,不关心社会实践;具备实践经验的实践派专家很少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里面”不懂“外面”,“外面”不知“里面”,这就造成高等教育和经济实践的“双轨”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出“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是引导我们在中国的实践经验中创新理论。而与时俱进、与“实”俱进的“本土化”经管教材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基于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建议在经管教材改革中,要基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经验和文化背景的教材体系。同时要注重“本土化”经济管理学科相关理论创新,用在实践中总结的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针对教材建设工作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建议:一是教材编写方面,国家教委选取高校部分学者、富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对经管学科每本主干教材重新规划。二是师资力量方面,用重新编写的教材培训高校教师,让高校教师了解和认识我国经管实践,立足国情、紧跟国际地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三是长期发展方面,注重吸收国内外新的经验和理论,基于国情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与体系。

  总之,经管教材建设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人才的基石,是百年大计,更是教育界的大事。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要做好教材建设的保障,在紧密结合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建设高水平的经管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