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7-09-26 09:27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9-26 09:27:22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澍

【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冯玉军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于破解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把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中国特色的司法理论和话语体系逐步完善,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的理念和图景日益清晰地展现出来。在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创新司法和司法改革理论,提出司法权是裁判权,本质上属于中央事权,司法的价值功能是权利救济、定分止争、制约公权,司法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根本尺度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评价标准是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统筹协调、坚持依法推进改革。在科学的司法理论指引下,已进入最佳历史机遇期的司法改革必将大刀阔斧又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第二,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司法红利。持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司法部门出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见,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原则,充分发挥庭审的决定性作用,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持续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基础上,增设四个巡回法庭并全部正式办公,实现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让“家门口的最高法院”更加贴心、赢得民心;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逐步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知识产权法院,为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提高司法审理的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起到重要作用;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有效化解了过去影响司法公正的人事和财务预算难题;持续构筑防御干扰司法活动的制度“防火墙”,制定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建立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规定,健全了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持续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持续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体制机制,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的体制,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是人权保障的最关键环节,也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党中央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确立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作出顶层设计,将中国人权司法保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司法机关在这个方面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身权利的司法保障,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等。二是加强对财产权利的司法保障,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制度。三是加强对诉讼权利的司法保障,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建立对犯罪嫌疑人、罪犯的辩解、申诉、控告认真审查、及时处理机制,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第四,司法职业制度和司法队伍建设逐步严格,确保司法管理高效率和司法人员高素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严格司法人员选任条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优化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完善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司法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提高司法人员薪酬待遇等措施,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队伍。

  第五,司法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深化便民利民,打造看得见的公正。最高人民法院自2016年7月1日起所有公开开庭案件都上网直播。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680万份,访问量突破62亿人次,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2017年,四级检察机关3662个检察院全面运行电子卷宗系统,方便律师查询和复制,提供服务15.3万件次。全面应用案件信息公开网,已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449万余条、法律文书158万余份、重要案件信息20万余条。新建案件信息公开微信平台,主动向当事人及律师推送案件进展情况,实现从单向宣告向双向互动转变。目前,司法机关正在通过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司法服务。

[责任编辑:李澍]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