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讲好河南故事

2017-10-29 16: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0-29 16:51:46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责任编辑:石依诺

  作者:陈关超

  近日,河南省积极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机遇,做好河南段规划工作。重点突出河南特色,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从立足“三好”(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的角度探索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河南模式”,打造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的“三带”发展格局,着眼资源、部门和区域“三统筹”,创新运河发展协调机制。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大运河河南段是隋唐大运河主要的节点,隋唐时期大运河最辉煌的部分都在河南,有力地支撑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保护利用好大运河,很好地切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整合各地资源,对于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改善当地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河南省大运河沿线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利用。滑县与浚县分别建立了大运河保护利用会商协作机制,强化了河务、水利、住建、乡镇、土地、公安、文物、旅游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滑县以运河遗产为中心,依托对古城墙、商贸古街、创意产业中心等有效利用,建设集大运河、道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观光、娱乐、休闲、饮食等文化产业于一体的运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

  为了做好保护利用大运河这篇大文章,河南将重点梳理好历史文脉,传承文化,讲好故事,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要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近期与长远的关系、重点和系统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设计,坚持“工程化、项目化、可落地”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程核心,强化特色,打造灵魂、品牌工程。

  田凯认为,要立体打造,通过考古发掘追溯隋唐及其他历史时期的大运河文化遗址遗存,串联古今;要强化特色,提升品质,将文化、水脉、森林、运河等要素相结合;要始终把文物保护作为关键;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协调好文物保护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在注意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也要注意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更好的人文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战国、隋唐等历史时期的大运河遗迹进行勘探和研究,并做好大运河遗址遗存的保护和展示工作,让群众能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大运河文化。

  据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其中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的有9个遗产区,河南占7个,分别是洛阳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商丘南关段、夏邑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和浚县黎阳仓遗址,涉及郑州、洛阳、安阳、鹤壁、商丘和滑县等市县,涵盖了河道、码头、河堤等完整的遗产类型,见证了大运河从开凿、发展到繁荣、没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发现的3座大型皇家粮仓遗址,排列有序,规模宏大,有力印证了隋唐大运河保障重大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的重要功能。

  如何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作为活态世界文化遗产内在的文化价值,利用和放大世界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文物局高度重视。田凯表示,不久前,他们深入沿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资源调查、文献搜集、规划论证,将建立起大运河资源库,积极与旅游生态等部门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运河、经济运河、生态运河。

[责任编辑:石依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