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好新时代文艺轻骑兵

2017-11-30 22: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1-30 22:39:52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责任编辑:石依诺

  作者:李世林

  文化讲堂育才忙,基层舞台英姿展。11月1日至15日,来自火箭军基层部队的71名文艺骨干,从四面八方汇聚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参加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基层文艺工作者初心,担当新时代文艺轻骑兵使命。

  甘为播火者

  这是一次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的学习集训,这是一次推动战略军种基层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动员。十九大把文化建设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体方略,作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奋进目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当好新时代文艺轻骑兵”这一主题,点燃了每个学员心中的奋进之火。

  当文工团政委闫建给大家做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时,全体学员都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来源于十九大报告本身的巨大魅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部队业余文艺创演活动,是我军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次培训传播十九大精神之火,对推动基层文艺工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某基地通信连指导员季节深有感触地说。

  “新时代、新思想、新文艺,是我们一切精神产品创作和文艺工作的魂,发挥基层文艺的优势,营造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浓厚政治氛围,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责任。”文工团艺术指导李丹阳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培训期间,王晓岭,印青、程志、李福祥、高山、孟玲、张云峰等9名军内外大家名家亲自给学员辅导;文工团陈思思、胡旭东、孟可等29位主要演员和创作骨干走上讲台,有的为了备课自费购买几十本书籍,有的与学员天天在一起摸爬滚打,还有的推掉不少演出邀请。专家与战士同堂、老师与学员同台,师生结合言传身教,一对一结培训帮带,让理论之火、艺术之火在砺剑文化讲堂越烧越旺。

  培养多面手

  参加此次培训的基层文艺骨干,既有在基层一线的文艺老兵,也有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既有旅团文化干事、连队指导员,也有警卫班长、话务员;既有科研工作者,也有非现役文职人员,年龄从“70后”跨越至“90后”,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基层文艺工作者。身份就是责任,更是使命。基层文艺丰富活跃,要求每位从事基层文艺工作的同志都有几把刷子。

  “精一门、会两门、通多门”这是文工团团长周炜对培训班学员的期望,“从事基层文艺工作,最需要有一专多长的骨干人才,这是基层部队需要,也是业余文艺工作的要求,这次培训班多数课程都是围绕这一要求展开的。”

  翻开这次培训课程表,我们看到为适应新时代强军文化发展和战略军种基层文艺发展需要,课程设置可谓全方位多侧面,晚会组织、词曲创作、舞蹈编导、演唱技巧等每个方面都有涉及,理论深厚、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既有军旅题材创作的理论讲座,也有舞蹈、声乐编创技法的当面传授;既有基础训练的实践教学,也有针对新作品创作的帮带提高。培训班还特邀来自全国各大艺术团体的11名“金钟奖”决赛选手,以小型音乐会形式在团演歌厅交流演出,给学员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享受。

  某工程旅战士李栋说,“这次培训把歌曲创作和演唱训练放在一起学习,既让每位同志在演唱水平方面有了提高,又让大家学会站在演唱者的角度去创作,很有意义,我们也很有收获。”

  撒下满天星

  “精武强能就是诗和远方,无论空天还是海洋,捍卫和平我们使命担当,宝剑出鞘谁能阻挡,强军号令已经吹响,建功立业我志在胸膛……”火箭军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汇报演出在天泰剧院排练厅举行,参加此次培训的基层文艺骨干,用铿锵的歌声、优雅的舞蹈、豪迈的朗诵,为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半个月的培训,让大家受益颇丰。某基地业余演出队副队长朱江动情地说:“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交流和专家指点,我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和窍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我们会扎扎实实深入基层,认认真真地打造节目,坚定军种文化自信,力争在为兵服务中拿出好作品。”培训期间,他创作出了《我是你的钢枪你是我的玫瑰》等多首歌曲。感悟强军兴军豪迈步伐,学员于连博、崔伟光、徐瑞等人,在课堂上创作出了歌曲《杀手锏》《夜空下的思念》等具有浓郁业余特色、战场风味的课堂作业。

  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受基层业余文艺骨干的启发,文工团副团长逯海田写下了长诗《一切为了你》,编导陶蕾、魏思佳等编创了双人舞《老乡战友》等多个舞蹈,接地气、有兵味,散发出硝烟的味道和泥土的芬芳。

  培训一个带一线,培训一线带一片。这些业余文艺骨干平时就是本部队文化活动的大梁,培训期间他们扑下身子切磋技艺、学习知识,到了部队他们更是新时代强军文化建设的宣传员、号鼓手,更是文艺培训的小教员、小专家,“酵母”作用明显。

  在培训结束的座谈会上,所有教员、学员在一起畅谈收获体会。“解渴、给力”是大家对培训班的评价。深深烙上砺剑文化情结的学员们,无不庆幸能从林海雪原、大山哨所、戈壁荒漠走进砺剑文艺讲堂。火箭军某基地业余演出队教导员杨静深情地说:“15天的培训之旅,30多名专家老师、100余堂精品课程和实践辅导,师生结合、教学相长,让我们学习了本领,受到了锻炼。作为一名业余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将在这里收获的正能量带回基层,把自己当成一颗种子、一名基层文化传播者,努力为推动战略军种文化建设奉献光和热!”

[责任编辑:石依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