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论慕课】陈曙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本课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主讲嘉宾】

  陈曙光,1975年生,湖南浏阳人。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央“马工程”专家,教育部“马工程”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兼任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延安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研究成果获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多位省部级主要领导重要批示,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2016年5月17日,应邀出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文字实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厘清:

  第一,是“中国自己”的,而非舶来品。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由中国人自己书写。一直以来,总是有人打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旗号,期望以西方的价值模式作为我们的选择,以西方人的智慧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即所谓“西化论”。“西化论”者将文化权力和文化责任交给了西方人,把价值选择的方向和标准定位于“他者”,这不是一个高明的选择,而是一种文化责任的缺失,是文化权力的放弃,是一种“文化软骨病”。然而,盲目地将西方人无偿提供的价值观念置入中国的实际,由于无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的特殊性而必将出现水土不服的结果,最终陷入西方人所预设的“美丽陷阱”。因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言,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而言,恐怕是“水中月”、“镜中花”,只能起到“隔岸观火”、“隔靴瘙痒”的作用。当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决定了两大核心价值形态之间必将处于长期共存、互相借鉴的复杂关系。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而非任何其他主义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态、当代形态和中国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凝练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因此将某些中性的概念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恐怕是不可行的,将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也是不可取的。比如,现在有人提出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忠孝、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等重新上升为核心价值,这恐怕是不现实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实质上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文化,它没有经受过近代科学的洗礼和工业革命的煎熬,从总体上来说,它仍然是落后于作为现代工业文明产物的资本主义文化;至于和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相比,它更是低一个层次。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在农耕文明时代曾经是先进的,但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它的意义范围和作用领域则是有限的。如果试图用它解决诸如现代社会治理、现代政治建构、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时代课题,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复古论”奢望以古人的智慧来解决今人的问题,将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神圣使命托付于古人,这是被历史彻底抛弃了的方案。

  第三,是“社会主义阶段”的,而非任何其他阶段的。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从生活实践的逻辑,体现强烈的现实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如果抛开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而主观地建构一套价值观,即使建起了也难以落地生根。为此,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阶段还很长,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高远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维,这样才能适应中国未来发展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会为更高级的阶段所代替,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超越发展阶段,提出只有未来社会才能确立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有人以“人民民主、共同富裕、中华复兴、世界大同”或“自由个性、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作为核心价值观,我以为,这中间恐怕有的内容就超越发展阶段了。“世界大同”、“自由个性”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价值也许是成立的,但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说则为时尚早。

  第四,是“核心”部分,而非边缘部分。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价值观念都可以上升为核心价值观。学术界目前已经涉及到的90多个范畴绝大多数都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都不应该否定。但所谓核心价值观之“核心”,就是要体现崇高性、先进性和主导性的特点。所谓“崇高性”就是要占领道德制高点;所谓“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所谓“主导性”就是要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比如,“互助”、“友爱”、“团结”、“进取”、“发展”等范畴就不具有崇高性的品质,期待以此来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就显得勉为其难。再比如,“忠孝”、“仁义”、“明礼”、“孝悌”、“廉耻”等范畴就不具有先进性的品质,期待以此来把握人类的前途命运、引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就显得力不从心。还比如,“团结”、“和平”、“劳动优先”等范畴就不具有主导性的品质,期待以此来支撑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建设就显得无能为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