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认识国防科技战线的精气神

  【本课主题】

  认识国防科技战线的精气神

  【主讲嘉宾】

  王兆宇,现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长期从事航天发射工作,先后参与和组织指挥了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七号,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等国家级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在航天发射质量建设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开展了载人航天发射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的“指挥操作不出差错、设施设备不出问题、质量把关不留隐患”等质量建设思想,为确保重大航天发射和科研试验任务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彩论述

  国防科技战线的精气神,是“两弹一星”事业胜利发展的强大动力。“两弹一星”创业之初,我国经济贫穷,工业落后,尖端科技更是一张白纸,能在此基础上干成惊世伟业,精神的力量无疑是决定性的——这种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国防科技战线的这种精气神包括四方面内容:

  1.坚守信仰。听从党的召唤、追寻强国梦想,始终是国防科技工作者最真挚的情感、最坚定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就有21位是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归国的功臣。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一再问我们:中心地处荒凉的戈壁滩,在这里安心创业靠的是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靠的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

  2.勇于创新。国防尖端技术买不来,别人也不会给,必须依靠我们自己,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当年的创业者凭借有限的苏制导弹样品和图纸资料,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吃透技术、攻克难关,实现了从仿制到独立设计、制造的突破。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航天人始终瞄准世界前沿,主动出击、不断超越,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尖端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

  3.求真务实。早在“两弹结合”试验时,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国防科技战线始终把十六字方针作为座右铭,把“成功至上、质量第一”作为职业追求。“两弹一星”是门大科学,必须求真;是项大工程,必须认真;是个大实践,必须较真儿。1966年,有位操作员在一个接口里面发现一根五毫米的小白毛,他把这个肉眼看不到的小白毛捏出来了,钱学森知道后就把这根小白毛要走带到北京。到了1999年,一位女工程师在一个电动机驱动器里也发现了一根小白毛。以上两个例子说明航天人认真求真的精神没有变,而是贯穿了航天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我们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经过科学程序、论证研究,所有组织管理都依据科学模式、规范运行,所有岗位操作都遵循科学规程、精心实施。

  4.无私奉献。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当年搞“两弹一星”,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这既是保密要求,又是创业者的集体自觉。1958年秋,接到原子弹研制任务后,“两弹元勋”邓稼先回家对妻子说“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了,通信也困难”。从此,他在大西北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8年。现在许多科技人员还是这样,把干过的事藏在心里、烂在肚子里。第二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创业初期,航天科技战线驻地大多偏远封闭、教育条件差,很多夫妻出自名牌院校,自己的孩子却考不上大学;但广大科技人员宁可亏了身子,苦了妻子,误了孩子,也不能放下肩上这副担子。第三句话:“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当年搞“两弹一星”试验,为了把万一失利的损失降到最低,仅在发射阵地留了7名指挥操作人员。上阵前他们都留下遗书,向党组织递交了“生死状”: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这就是后来载入航天史册的阵地“七勇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