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洪强:中国智库走出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7-12-29 10:48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12-29 10:48:56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周明艳
  编者按:12月20日下午,由光明日报社、南京大学联合主办,光明智库、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光明网承办的“2017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平行分论坛——社会、企业、科技智库论坛在京召开。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陈洪强在会上作了发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密切,各国智库在课题研究、业务范围等领域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地区安全问题、国际经济问题等全球性课题的研究,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不断开辟出新平台、新渠道。可以说,以智库为主要载体的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互动交流的巨大补充。目前,中国智库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时俱进,承担更多责任,贡献更大力量。中国智库走出去无论对自身成长还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和谐发展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陈洪强:中国智库走出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智库走出去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走出去、高校走出去、游客走出去的规模的日益扩大,对中国智库海外研究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为中国智库走出去提供了充足的需求动力。此外,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智库队伍之中。人才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智库的研究水平,为更好地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智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与国外的智库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参考借鉴发达国家比较成熟、完善的智库运营机制、组织结构、发展模式等,并结合自身情况和综合国情,进入更健康、持续的发展状态。未来,中国需要更多的国际化智库,中国智库走出去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智库走出去是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与更多的国家有效开展深入交流与对话,如何为国际社会贡献智慧。中国方案以及带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及世界感召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快速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发展水平与发展模式的影响力也辐射到其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智库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需求。“一带一路”是一条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共赢之路。但不可否认,目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对“一带一路”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在国际角逐中,在部分声音的曲解下,“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中国智库走出去,与各国及地区积极开展对话,让更多的国家与地区了解“一带一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是时代赋予中国智库的历史使命。

  当然中国智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中国智库自身组织建设与发展水平不足。虽然我们的智库在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试点探索,但是受时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智库制度建设等领域依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其次,中国智库走出去易受到国际形势影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智库走出去也要受地区与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关系良好,我们与国外智库间的互动就可以更流畅,反之一系列交流活动也会受到干扰。

  此外,中国智库走出去易受到当地社会文化风俗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风俗习惯,智库在国内的操作办法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不一定行得通,这就需要我们的智库在走出去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入乡随俗,创造出符合当地国情、民情的智库之路。

  对顺利实现中国智库走出去,提升中国智库软实力,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中国智库走出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国智库要愿意走出去、敢于走出去,不断进行公共外交活动和理论研究。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做到既要符合中国的利益也要符合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既要符合当地政府机构的利益,也要符合当地民众的利益,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与当地官方建立友好关系,而不注重与当地非政府组织、行业工会以及媒体的沟通。

  第二,中国智库走出去要有大国担当。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两百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的舞台中心,中国智库在数量上也更上一层楼。因而,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智库的意识,展现负责任大国智库的格局和担当,积极参与承担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等问题,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困境,这也是中国智库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所在。

  总而言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智库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希望中国智库不断实现质量并进、内外兼修、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破浪扬帆,保驾护航。(光明网记者周明艳整理)

[责任编辑:周明艳]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