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精神凝聚中华民族

  【本课主题】

  文化精神凝聚中华民族

  【主讲嘉宾】

  李道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台湾问题、中华文化与统一战线、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技部课题《中华文化与国家统一的历史文化基础》等,先后出版专著《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神秘与理性—庄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礼—人际文明的规则》等著作。主编《统一战线与一国两制》、《中华文化概要》、《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等著作多部。在香港《中国评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央社院学报》、《管子学刊》、《周易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

  【精彩论述】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蕴含着一股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品格,是我们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案例1:司马迁对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阐释

  什么是自强不息,司马迁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诠释。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发愤修志,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读其史如读其人,其伟大的人格和治史精神成为后代文人学士学习效法的典范和榜样。这种精神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生动的描述,他认为,大凡成就一项伟业,需要发愤图强和坚强的毅力及决心,“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

  案例2:女排精神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现代阐释

  如果说司马迁对自强不息作的是历史阐释,那么,女排巴西里约奥运会夺冠则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现代实践。

  里约奥运会最令国人激动的就数女排的夺冠。中国女排在19—25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以25—17、25—22、25—23的比分连追三局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塞尔维亚,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每个观看这场国内比赛的国人都会把手放在胸口上抑制呼吸,为女排拼搏的每一个球而激动,为她们挣得的每一分而感动。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她们用女排精神诠释了什么是凝聚力,也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讲“中华文化精神与民族凝聚力”这样的题目。一个民族需要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需要凝聚才能会力量,一个民族有力量才能得到尊重,一个民族只有得到尊重才能有自信,一个民族只有建立了自信才能变得强大。

  女排姑娘们以自己的行动阐释了精神变力量的神话,用胜利告诉人们女排姑娘们已经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价值追求,提升为信仰。可以想象,当这种信仰转化为全国人们的共同信仰时,中华民族的力量会有多大?毫无疑问,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刻就要到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