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企业环保、互联网教育、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方位】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指出,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中准确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可以以高度自信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而且意味着社会的全方位变化。现代化包含三项任务:一是建立现代国家,二是发展现代经济,三是建设现代社会。这三项任务相互衔接又彼此重叠:没有现代国家就不能发展现代经济,现代经济发展又必定呼唤建设现代社会。以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为三大坐标轴,可以看出中国在恢弘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方位。从建立现代国家看,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从发展现代经济看,中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从建设现代社会看,中国正处在既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又要解决大量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社会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陶文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需要。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同时推进民族工作的法治化,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再者,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历史意识和发展意识。要加强历史教育,盘活历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根基、正本清源。各民族也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朱源: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环保习惯养成】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朱源认为,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感受到了环境监管的压力。这些要求迫使企业改变长期以来粗放落后的运营管理模式,自觉遵循相关环保要求,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企业的环保行为习惯与人形成卫生习惯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更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在这一时期,需要因势利导,妥善处理矛盾,积极促进企业环保习惯养成。首先,企业要形成环保合法的意识,要申请相应的符合规范的手续。其次,企业要有环保成本意识,将环保成本列入企业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第三,企业环保习惯的形成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政府除了监督企业,还需要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问题。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