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赵振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

2018-03-05 11:08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8-03-05 11:08:2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赵振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计和制定程序、理性消费、新型政党制度、教育“减负”问题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贾康:筑牢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增长平台】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指出,在2018年的改革布局当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要把握好的“主线”。今后,中国经济应当乘势而进,力求筑牢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增长平台。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发展动力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啃硬骨头”“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必然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应牢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在改革中砥砺前行,通过制度创新,打开我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巨大潜力空间,力求最终成功应对各种考验,交出合格的答卷,从而获取由改革形成的有效制度供给的最大红利。

  摘编自《光明日报》

  【赵振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认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其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条不紊运作,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优势。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在程序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为此,应遵循科学、公开、合法原则来设计和制定程序:坚持科学性。所谓程序的科学性,就是程序设置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规律,人们按此行事能够以较小投入获得较大收益;坚持公开性。所谓程序的公开性,是指决策者要将决策制定过程向公众说明。公正、公平、公开是现代政治运行的一般原则,也是人们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前提;坚持合法性。所谓程序的合法性,是指程序设置符合和遵循国家有关法律,重大决策、重大改革的程序于法有据。程序合法对决策制定者、执行者以及行政相对人来说,都是一种保护。实现决策法治化,就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确保决策依制度行事、按规范操作,减少随意性、增强科学性,确保运行有序。

  摘编自《人民日报》

  【穆光宗:理性和德性的消费才是有智慧、被尊重的消费】

  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指出,理性的消费不仅在经济上要做到量入为出、避免透支消费,而且在理智上要明了自己的消费需求、掂量消费能力,在道德上要明晰自己的消费边界、规范消费行为。理性消费也是有德性的行为,就是耻于浪费性消费,杜绝过度性消费,远离愚昧性消费,摒弃炫耀性消费,消除攀比性消费。理性消费从自己的合理需要出发,以消费道德为准则,回归简单纯朴、自利利他的生活方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即为消费的理性(自利)和德性(利他)。总之,有理性和德性的消费才是有智慧、被尊重的消费。

  摘编自《北京日报》

  【杨凯: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一个有根有魂的制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杨凯表示,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一个有根有魂的制度。说它有根,就在于这个制度是植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它从中国历史的文明绵延中走来,在中国当代的伟大实践中完善,向中国未来的光明前景走去。说它有魂,在于中国共产党一向秉持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不断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不懈发展出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正因为如此,在过去极不平凡的5年中,中国发挥出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新时代里,中国必将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奋斗伟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徐冬青:“减负”出现的问题大都来自外部而非“减负”本身】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徐冬青认为,伴随着选拔、竞争、资源不足、标准单一的等级化的精英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减负难”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被一些学者所形容的“减负陷阱”“剧场效应”“囚徒困境”,造成了诸多认识误区,比如,政府是在推卸责任,“减负”是在“减责”。这种认识误区,把政府责任与社会、家庭、教师等各类主体的责任混同,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政府“减负令”才是增加负担的罪魁,而忽视了各类主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些人甚至对诸如尊重差异、提供空间、开发潜能、增加选择的现代教育价值也产生了误解。针对各种认识误区和偏差,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并从现实出发,加大治理学业负担过重的力度,继续深入地走好统筹协同治理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减负”之路。

  事实上,“减负”出现的问题大都来自外部,而非“减负”本身。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等诸多层面共同推进,社会和家长同样要从孩子长远和健康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可以说,“减负”是国家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步,这需要全社会用宏观的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并形成合力,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场任重道远的“减负”攻坚战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康慧珍整理)

赵振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