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格局

2018-03-26 17:0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8-03-26 17:04:31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周明艳

  作者: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陶希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突出。新时代的中国,唯有追求以品质、效率、包容为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是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与中高(或高)收入阶段、高(或极高)人类发展指数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状态,具有鲜明的人类学发展特征。截至2017年,中国的GDP达到了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8836美元,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联合国数据也表明,目前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突破0.7,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阶段。这表明,当人们解决了温饱进而全面富裕起来以后,广大民众对生活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全新的要求,既要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要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职业体验,期望更加体面、更加尊严的美好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全面推行以人为本、更有效率、更高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应对和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社会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更高需求并过上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保证。

  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一起努力,协同推动。

  首先,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必由之路,政府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加快建立一整套有利于集聚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体系,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要级未来产业,建设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整个经济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的需要。

  其次,所有企业和社会服务主体要把创新、质量、效益放在谋求发展的核心位置,塑造注重创新、质量为本、讲究诚信的组织文化,发扬“创新精神”(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为社会大众生产和提供信得过、有品质的物品和服务,走出一条质量化、效益化、绿色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企业转型升级之路,稳步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再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旨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同样离不开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一方面,面临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污染防治、个人信息安全等诸多民生现实问题,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有效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推动公共服务质量化、均等化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的作用,通过政社合作、三社联动等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民间性、专业化、灵活性优势,既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帮助有需求的普通百姓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又提高整个社会的组织化、民主化程度,满足民众对参与、公正、法治、安全的需求。总之,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社会事业或社会服务体系,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因素。

  最后,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所有个体都要以实践行动积极参与到创建高质量发展、过高品质生活之中。具体而言,一要,跟随新时代全球信息科技和产业大变革的步伐,不断学习,主动更新知识体系,确保自己在创新发展大潮中不掉队。二要,树立“工匠精神”,高度敬业,认真负责,诚信经营,打造和提供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三要,树立公共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公共议题,为高质量发展创造积极、有效的舆论环境。四要,在适度合理消费的基础上,要积极调试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情绪,共同打造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创建身心和谐、家庭和睦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周明艳]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