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动美德齐家,传承良善家风

  【本课主题】

  推动美德齐家,传承良善家风

  【主讲嘉宾】

  梅敬忠,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传统文化主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型研究、文学鉴赏艺术及协作学研究。著有《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著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观点摘编】

  美德齐家,良善家风,中华德善文化的家国情怀,是善德向善的出发点。

  德与善是传统中国价值体系中的原初性概念,它的意义特别丰厚,解释特别多元。“德善”之中有仁义礼智信孝,德政善治、德政良法,是国家治理境界之谓也;有德君子,与人为善,是个体人格境界修养之谓也。我们领会“德善”真谛,也就领略了中华核心价值观的原点蕴味。

  王阳明有诗说:“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我们也要从原点来体会“德善”的意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上善若水”、“从善如流”,中国人很早就用大自然的事物来象征“善”这种抽象的东西,对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探索追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

  传说黄帝注重“修德振兵”两个方面,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之初,周公旦讲求“明德慎刑”,“以德配天”的德政思想;春秋之际,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战国时代,孟子主张“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者几希”,宣扬“性善论”和“仁政”思想,并有“四端”之说;荀子真正把中国传统文化礼制化、固定化、制度化,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提出“性恶说”,主张“礼制教化”。所以西方学者包括伏尔泰都说中国礼教文化跟西方知识不一样,它是把宗教、法律、道德三者合一了。《易传》、《中庸》中,解释了人性之所以善的问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能光说这一句,一定要说下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