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克思主义者对奋斗的理解

2018-06-08 12:08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8-06-08 12:08:15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马克思主义者对奋斗的理解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马克思主义信仰、奋斗、中国教育学、民生、台湾问题研究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曹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运用和发展】

  曹平认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和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信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中国共产党深深懂得,要运用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这样艰巨复杂的事业,就应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切以当时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使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深刻变革、焕发蓬勃生机,同时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获得强大生命力。信仰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三者层层递进,构成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

  【成龙:马克思主义者对奋斗的理解】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成龙认为,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奋斗至少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奋斗是对世界的积极认识和改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根本的观点。人类正是通过积极的实践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建构着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第二,奋斗是对价值的正确选择。因为,人们会受外在环境和个人知识水平、阶级立场的限制,而无产阶级的奋斗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运动,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三,奋斗是对时代的辩证把握。作为奋斗者的个人、群体和国家,必然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精神,辩证制定并适时调整符合时代要求的奋斗目标,才能获得预期的奋斗效果。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才能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

  【郅庭瑾、李世奇:讲好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郅庭瑾、李世奇指出,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是在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一系列有关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学术话语的统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当前,中国教育学界开始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对话,就教育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世界同仁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由此进一步推动了更深层次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纵深发展。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一是要立足本国国情、世情、教情,扎根鲜活的教育实践;二是要立足本民族语言,自觉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三是要发挥科际整合的优势,组织和动员中国教育学术界整体性地参与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工作;四是要保持本国的教育自信,讲好中国的教育故事,基于社会历史发展方位,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与国家民族复兴、社会繁荣进步以及个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等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摘编自《文汇报》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