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拔刺”的公共外交不是好公共外交

2018-07-05 14:0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8-07-05 14:00:08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澍
  以国际权威为新的研究框架建立公共外交研究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 熊炜

  一个国家的公共外交能力并非仅指该国在国际社会塑造国家形象和拥有话语权的能力,而是指该国的对外政策能够在对象国公众和国际社会被接受的能力。从本质上说,其实是一国为其对外政策的争取国际合法性的能力,核心是国家塑造国际权威的能力。

  传统的公共外交研究中的关于“软实力”的讨论,实际上可以视同对一个国家获取魅力型权威的关切,但事实上,应该更深入地讨论国家如何以其它方式塑造国际权威,从而在本质上提升公共外交能力。可以以国际权威为新的研究框架,建立公共外交研究新议程,从公共外交能力和公共外交手段实际功能出发,更加深入地讨论国家能够如何以其他的方式塑造国际权威,从而在本质上提升公共外交能力。

  网络N.0时代公共外交人才能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教授 檀有志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为标识的网络N.0时代的到来为公共外交人才的能力建设带来事半功倍的潜在机遇。而与此同时,这些日新月异的新生事物也对公共外交人才的能力建设构成不进则退的直接挑战。

  公共外交的能力建设:个人能力、机构能力和国家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秘书长、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周鑫宇

  开展公共外交,必须从个人能力、机构能力、国家能力三个层面同向发力。个人能力应包括养成正确世界观的能力、语言与话语能力、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机构能力,包括专业领域的贡献能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发展的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国家能力包括持续发展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能力、文化吸引力,以及公共外交的政策方向、内容和协调程度的能力。

  “多元、尊重”的论调不是应对冲突矛盾的灵丹妙药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讲师 赵罗希

  高校在培育学生更具备公共外交人才的能力与素养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不能把“多元、尊重”的论调视为应对冲突矛盾的灵丹妙药;不能以中国发展的成功与逐渐提升的自信盲目异化为自大虚妄;不能把官方政治化话语和自媒体娱乐化话语内化为自己的思维逻辑;不能天真地认为把外国人请到中国,体验感知考察中国就能减少误解。

  提升公共外交人才的语言能力

  外交学院英语与国际问题研究系教授 张延君

  公共外交话语能力的内涵与构成对公共外交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外交话语能力有五个部分:公共外交话语战略事务管理能力、公共外交领导人的话语能力、公共外交机构话语能力、公共外交媒体话语能力以及公共外交话语的外译能力。这五种能力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共同维护国家外交利益、提升国家的国际定位,从而扩大中国的国际外交话语权。

  未来公共外交需要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思维的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董青岭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相互联系、扰动的时代,公共外交的环境和以前很不一样,和传统外交的最大区别就是信息的区别。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信息都能够快速传递,这也是新公共外交理论的革命性契机。

  在这样的新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是掌握新技术的人,我们需要尽量短时间内做出理性决策、捕捉和处理信息的人;二是掌握新思维的人,我们不能以传统的公共外交理论来解决未来20年中的公共外交互动。在此背景下,新公共外交人才的培养必须能够适应大数据技术环境。

[责任编辑:李澍]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