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好制度“组合拳”

2018-07-20 17:35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8-07-20 17:35:3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澍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 韩文龙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的重大战略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在农村和农业领域的体现,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社会治理差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等。二是农业发展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现代化农业体系尚待健全和完善,生产和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农产品质量有待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在农村得到贯彻和落实,使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好制度协同效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是根本,制度创新是出路,人才支撑是要点,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打好“制度组合拳”,发挥制度协同效应。

  一是要完善党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新时代,要完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进一步坚持和强化党在农村基层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有能力、肯干事的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干好事,干实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是要完善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权能,重点是推进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通过确权颁证、还权赋能、顺畅流转等方式,保障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等主体的各项权能,逐步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收益。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通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实现富村、富集体和富农民的目标。同时研究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的法律地位,解决所有权人缺位问题。此外,还要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给农民和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吃上“定心丸”。

  三是要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产业发展要先行。随着人口结构、就业方式、收入来源、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等的变化,部分农村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新时代,发展农村生产力需要新思维,即通过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比如鼓励工商业资本在农村投资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城乡产业发展和土地使用规划政策,以及人才发展政策等。通过现代大农业和小农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主体融合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四是要完善培育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和制度。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谁来科学种地?除了传统的家庭种植以外,还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农业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在培育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激励,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给予支持,这就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引导更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将农业的生产体系和市场的服务体系有效对接,形成完备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是要完善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目前,很多农村出现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情况,造成农业农村发展缺乏务农劳力,制约发展。出现这一现象,既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的比较收益相对较低有关,也与农村缺乏现代产业有关。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现代产业,通过事业留人,从制度上鼓励三类人在农村扎根:通过物质激励和晋升制度,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扎根农村;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愿意在农村发展的青壮年成为职业农民;通过创业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有企业家精神的城乡居民在农村创业和发展。

  六是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和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这与农村产业发展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以及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有密切联系。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除了要在农村发展现代产业和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外,需要通过制度设计,进一步实现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养老资源的均等化,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资源。

  七是要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而留住人才就需要解决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程度低的问题。为此,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城乡社保服务的均等化,通过中央和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

  八是要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政策和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当前,一些农村的土地污染、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体系,进一步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制,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谁污染谁治理”和“防治结合”的环境治理体系。另外,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机制,通过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将绿水青山同时成为金山银山。

  九是要完善乡村治理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事关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也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针对目前一些农村出现的组织涣散、治理缺位、“小官巨贪”等乡村治理中问题,需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治理思路,加强乡村的自治、法治和德治,强化县、乡政府的领导和治理责任,落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农村的普法和守法教育,树立农村的道德新风尚。

  十是要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和制度。精准扶贫是要解决农村低收入和贫困户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一步扎实推进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扶贫责任制,形成扶贫的长效机制,解决贫困户“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和部分农村居民的“隐性贫困”问题。

[责任编辑:李澍]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