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会公德的内涵

  【本课主题】

  社会公德的内涵

  【主讲嘉宾】

  黄代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精彩论述】

  师:大家好!欢迎收看光明慕课。

  生:大家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主题是社会公德的内涵。春节刚刚过去,我想问问建桦:春节期间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生:当然是春运啦,回家,走亲访友、返校,春节“永远在路上”。老师,你知道吗?今年寒假我乘坐动车回家由于雨雪天气,车票改签了两次,当时可焦虑啦。

  师:是呀,良好的交通秩序才能保证我们回家的道路畅通无阻,我们才能拥有阖家团圆的幸福。所以,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更体现为重视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比如,人们追求更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再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50年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理解,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为物质文明的硬实力,更体现在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软实力上。而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德来保障。

  生:嗯,看来社会公德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呢,怪不得一直是网上的热搜词呢!那老师您能详细讲讲社会公德的内涵吗?

  师:好的,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婚姻家庭生活和其它私人关系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到,公共生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比如政治公共生活、经济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这里呢,主要是指人们的社会公共生活,比如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你看,我们穿衣、吃饭要到商场购买;居住的单元房,邻里之间、楼上楼下、公共楼道、公用电梯;出行更是离不开公共道路、公共交通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网络虚拟世界。公共生活发生在公共空间,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要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生:哦,那老师您能不能具体说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都需要哪些规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呢?

  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概括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点文明礼貌。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两千多年前《论语》中就讲到:“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安生立命。今天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从熟人之间的交往,到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从国内同胞之间的交往到世界各国朋友之间的交往,从现实交往到网络虚拟世界的交往。真诚、礼让、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交流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明礼貌不仅反映着个体的道德修养,也体现着民族的整体素质。

  生:没错,可是还会时不时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中国式过马路”,“十大不文明行为”等报道,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个基本素养,但能坚持做到却并不容易。

  师:第二点助人为乐。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的优良传统,把帮助别人视为快乐之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关心和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是啊,今年3.5号我参加了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感觉雷锋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发扬光大,我们身边正涌现出更多像最美妈妈吴菊萍、全国道德模范方敬那样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

  师:第三点爱护公物。公共财物是社会成员共同劳动的成果,为社会全体成员所有,应倍加珍惜和爱护,物尽其用,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生:嗯,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可以看到有人将公共物品据为己有或者是随意破坏的现象。希望我们的公共雨伞不再丢失、共享单车不再遍体鳞伤;也希望在旅游景点不再看到到此一游的涂鸦和攀爬照相的情况。

  师:第四点保护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民族的未来。从根本上说,它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生:这个我挺有感触,在宿舍里还是能看到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我们应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祖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师:第五点遵纪守法。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法律是道德底线,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保障支撑作用。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中,作为公民,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责任义务也是道德自觉。

  学生:嗯嗯,通过与老师的讨论,现在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社会公德的内涵。

  老师: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一字不漏地背诵这些条条框框,重要的是理解社会公德的实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公共生活迅速拓展,作为差异化的多元主体之间,个体和社会之间更需要构建平等互助、尊重包容的和谐关系,更需要每个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生:说到这里,老师,我国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公民在提高社会公德修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师: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每个公民应自觉进行社会公德修养,提高文明素质。具体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公德心,”这既是一种规则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看问题,做事情,不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和公共的利益。

  第二,要理解社会公德的内涵和要求。社会公德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却十分的宽泛和概括。比如在“为什么老人跌倒扶不起来”这个问题上,就不能简单归结于人心不古,道德滑坡,这不仅涉及到“该不该扶”的问题,还涉及到“如何扶”的问题。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荀子的《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品德是日积月累修养的结果。

  生:看来,学习和践行社会公德也永远在路上。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体现新时代社会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

  师:说的太好了。国家的繁荣强盛,离不开社会的文明进步。我相信新的时代也是文明之花盛开的时代。谢谢您的观看,再见!

  生:再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