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4-17 18: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航国际原分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 黄斌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果断措施,疫情阻击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病毒的神秘性和我们在治理方面的一些短板,给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损失。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要积极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为今后长期稳定发展蓄积新的动能。

  一、从立法层面提升国家应对突发重大疫情的预警能力和响应水平

  可以参考的途径有三:一是提请全国人大考虑,在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相关条款作出重大补充和阐释。将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列入重大突发事件作为专述,以凸显其重要。

  二是提请全国人大考虑,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专门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状态法》。将重大突发疫情列入其中,以便于关键时刻以法律保障抗疫时期的举国动员体制。

  三是由于事关全国人民的基本安全,国家可考虑将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机构升格,划归国务院直接管理,其基本功能、职责与国家卫健委做合理划分,形成优势互补。在特殊紧急情况下,疾控中心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总理报告,并可经授权向全国发布权威的抗疫通告和相关指令,避免多头环节滞绊,贻误抗疫战机。国家卫健委可作为疫情时期领导医疗救治的实施部门,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全国医疗救护力量,确保完成各类抗疫行动。

  二、加强对各级主要领导的干部考核,强化危机意识、担当意识

  要强化党政一把手的危机意识和担当意识。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保护本地区人民健康安全当成头等大事,缺乏此种意识和能力者不能担当一方重任。上级组织部门在考核任用干部时,除必备的任职条件外,还应关注和考察其是否具备在关键时刻、危急时刻临危不惧、独当一面的品格和能力。在今后对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过程中,相关部门都要有意识地强调这方面要素,为国家和人民选拔和打造出危难时刻信得过、靠得住、挺得久、打得赢的干部队伍。

  三、国家应高度关注并做好相关战略资源储备

  人口多、资源有限、灾害较为频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丰年备灾、和平备战、防患未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国策。因此,平时做好国家对各类战略资源的储备就显得至关重要。如粮食储备、能源储备、稀有矿藏资源储备、医药卫生器材储备、救灾物资储备等。为抗击特大疫情和其他灾害,各地都应做好紧急征备专用区域的法律准备和程序准备。在这次举国抗疫行动中,各地超量产出的医疗救护物资,除必要出口外,可由国家组织收储,已备日后所需。

  四、加速扩充我国人均医疗资源,织牢织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网

  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资源在大灾大难时的相对匮乏。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840万张床位、1442个三甲医院。然而,这些医疗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其中,37%的医疗机构、45%的三甲医院都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全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疗机构床位数为6.03张,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医师2.59名、注册护士2.9名。根据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质量排名全球第48名。尽管近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很快,但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言,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较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我国国情国力,国家主管部门应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和执行,统筹推进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网络建设。

  此外,还需要增加医学院校和急需专业,补充师资来源,扩大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扩充城乡社区医院数量,扩大三甲、二甲医院病床拥有量,解决城乡人民看病难、住院难、用药贵、医保联网等问题;比照国际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应逐渐增加国民千人医疗机构病床拥有量和千人医护人员拥有量;加强城乡社区防疫力量的配置,可考虑设置“防疫专员”,长期从事科普宣传和临战操作专项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可设置卫生防疫兼职岗位,起到平时宣传监督、战时动员参战的作用;国家主流媒体应经常推出倡导科学、卫生、健康、防疫的公益广告,促进对国民的日常防疫教育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五、全面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通过这次疫情的深刻教训,全体国民都应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掌握一定的科普知识,改正各自以前的种种不良习惯和偏好,提倡尊法、守法、慎独、理性的人文精神;提倡敬畏自然法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严禁捕食野生动物;提倡合理膳食、卫生分餐、节制聚宴。要学习借鉴日本、新加坡对国民教育之经验,逐渐培养全民健身、全民卫生、全民科普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对城乡社区基层治理力量的补充

  这次举国抗疫的实践向我们昭示了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的特殊重要性。武汉“封城”也暴露出基层治理的诸多短板,人员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下一步应根据各地区实际需要,着力补充社区工作人员并提高其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应建立一支社区常备志愿者队伍。国家可对此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等,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务实高效的社区治理队伍,并使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七、国家军民融合系统须进一步加强应急应变能力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国防科技工业所属的一些军民结合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研发和生产抗疫专用产品及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增援作用,但相对需求而言仍显力不从心。以能力水平而言,国家的军民融合系统还存在着巨大的提升潜力。特别是那些科研攻关能力强大的国企和民企更应具有时刻听从国家召唤,满足各类紧急需求的危机意识和能力储备。例如这次抗疫斗争中,医务人员面临的最危险工序就是为新冠肺炎感染者口咽部手工取样,或为危急患者插管抢救,这些都是极易造成感染的危险操作。从事高新武器装备研究的国家工程和科技力量或可就此课题开展集智攻关,研制出专门从事危险取样和精准插管的“W类医用机器人”或“半自动机械臂”来取代或减少一线医护人员的危险操作。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这次抗击疫情中也暴露出我国重症急救设备的严重不足,如呼吸机之类的基础救生设备今后应力争形成零部件全部国产化的生产线,以免关键时刻受制于人。

  此外,我国军队与国防科技系统的不少军民结合、平战互用的技术和装备(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3D打印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纳米制造技术、生化检测技术)都可为国家发生重大危机的紧急时刻发挥救急救难的作用。

  八、大力支持以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支撑的新产业形态、新经济模式破土成长

  此次疫情在强烈冲击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一些在特殊时期生长出的新业态、新经济萌芽,它们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如在线教育系统、网购、无人驾驶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居家办公系统等等。国家主管部门及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这次疫情的启发,重点开发和拓展一批可以驶向未来技术和经济“蓝海”的民生项目。随着国家“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5G通信技术的普及推广,这些以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支撑、可以广泛便捷地联结与服务大众为特征的新业态、新经济模式,不仅为国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了思路,而且随着自身不断完善升级,必将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应对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的有力工具。

  九、进一步提高全民警觉意识,居安思危,善于斗争

  在这次疫情中,境内外各种反华势力轮番登场,不断向我们发出各种明枪暗箭。随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任何和平时期的麻痹思想、贪图安逸、淡化敌情观念、回避矛盾斗争的认识都是错误和危险的。我们必须提高全民警觉意识,居安思危,辨识敌友,既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共同抗击疫情,也要防范各种明枪暗箭,必要时予以回击。

  十、进一步提升国家在危机时期的舆情管理水平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国内各级新闻发布部门和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关于对国内疫情报道的客观性、时效性、正能量都得以展现。但与实际宣传工作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上情下达的报道多,但下情上达的报道少;对国外邪恶势力对我污名化、妖魔化的回击力度不够。被动防御多,主动出击少,缺乏对攻击我方的舆论一剑封喉的“力招”。此外,网上贬损中国、挖苦同胞、美化西方、借题发挥的内容也不少,舆情引导仍待加强。严峻的事实教育我们,主流舆论要想占稳国内阵地、占领国际阵地,还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