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国外交“朋友圈”越来越大 伙伴关系覆盖全球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外交“朋友圈”、经济新常态、权力懈怠与滥用、公共文化服务、强刺激弊大于利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毅:中国外交“朋友圈”越来越大 伙伴关系覆盖全球】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时指出,2014年是中国外交的丰收之年,同时也是开拓之年,创新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成功举办上海亚信峰会和北京APEC两大主场外交,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解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中国作用。我们大力拓展对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响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路。到去年年底,我们已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朋友和好伙伴越来越多。2015年,我们将保持进取势头,拓展全方位外交,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摘编自《文汇报》

  【施建军、屠新泉:适应经济新常态 保持战略平常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撰文指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既要坚定信心,又要调整策略。面临宏观经济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的新常态,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应从三个方面做出积极回应和适度调整:首先,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认识和推进对外开放,在开放系统的能量交换中获得新的发展能量。其次,扩大开放应当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着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第三,我国应当努力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摘编自 光明网

  【江必新:权力懈怠之恶不亚于滥用之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要求树立新思维,也就是法治的思维。通过法治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要求我们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不仅要关注权力的滥用,而且要关注权力的懈怠。

  传统思维往往重视控制权力的滥用,对权力懈怠的关注明显不够。权力的“二重性”决定了权力可能被滥用,也可能不作为。因此,以法治思维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既要保证权力依法行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也要防止权力主体不作为,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不仅要注重对政府的管理,而且要注重对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组织的管理;不仅要求实现有效的治理,而且要求以文明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治理;不仅要注重实体合法,而且要注重程序合法;不仅要具有合法性,而且要具有合目的性与合正义性。

  摘编自《北京日报》

  【陈瑛:敬畏和尊重先进文化战士】

  中国伦理学会前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瑛认为,究竟怎样对待我们的那些先进文化战士?是以历代某些文人的轻狂态度, 以“揭秘”和 “求真相”为名,指手画脚地任意挑剔,吹毛求疵,甚至罔顾历史事实,处心积虑地挑毛病、找缺点,以显示自己的“高明”;还是俯下身来,以敬畏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们在那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艰苦奋斗,学习他们的战斗勇气和过人智慧,尊重他们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时时对照自身的不足,努力向他们学习?这里不但反映了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而且也表现出个人人格和品德,它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自己灵魂的清浊与美丑;其结果也必然迥然不同:敬畏和尊重先进文化战士的,带来的是灵魂的提升和业务上的不断进步,而那些藐视和诋毁先进文化战士的,则会把自己引向平庸和堕落。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祁述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重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参与】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公民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重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参与,应该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强调公民共享、共建、共有的原则。做到这些,一要按照公众的意愿,提供公众喜闻乐见的产品;二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三要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有助于保障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协调,调动公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总之,公共文化服务要突出公民的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娱自乐。

  摘编自《北京日报》

  【杨伟民:要防止国家竞争力昙花一现】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同时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我们国家第二个35年的发展开启航程的规划。作为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应该回答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如何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等问题。要增强忧患意识,防止在国家发展竞争中、在历史长河中竞争力昙花一现,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话题。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李义平:当前实行强刺激政策明显弊大于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撰文指出,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说,实行强刺激政策明显弊大于利。强刺激政策不仅不利于结构调整,而且会妨碍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强刺激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会侵蚀普通百姓利益,而且会鼓励投机。若长期实行强刺激政策,成本会越来越大,代价会越来越高。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正确的做法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同时,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向改革和创新要动力,让市场去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摘编自《人民日报》

  (光明网记者康慧珍整理)

王毅:中国外交“朋友圈”越来越大 伙伴关系覆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