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万霁萱)2019年1月2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鹤壁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的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暨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元春,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浩,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旗帜》杂志社、《经济研究》杂志社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由刘元春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刘守英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会上发言
刘伟在会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点实践课题,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既是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求的重要举措。鹤壁市是黄河以北城市群的中心,区域优势明显,在落实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的过程中,鹤壁市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人民大学希望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为鹤壁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的思路与方向。”
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在会上发言
马富国在会上介绍了鹤壁市的市情,他表示,鹤壁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在带来经济一度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自然资源的通病,发展方式偏粗、产业结构偏重、增长动力偏弱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伴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鹤壁的发展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转型任务,迫切需要借智借力,以思维方式的转型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型。因此,马富国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不吝珠玑,多给鹤壁以指导,帮助鹤壁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会上发言
随后,高培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内容,从高质量发展形成的脉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实施好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如何解决好突出矛盾,把握好重点和着力点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
高培勇认为,高质量发展所立足的发展目标,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物质文化需要+”。另外,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和高速度增长阶段的发展截然不同。他在会上强调,在高质量发展阶段,GDP不是不重要,是不再那么重要,它和质量效益指标相比退居第二位,是次指标。如何客观看待GDP增长速度,如何看GDP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指标放在一个棋盘上来统筹考量,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此外,高培勇提出四个“更”要注意,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是围绕新发展理念所提出的一个衡量指标。
因此,对鹤壁市而言,高培勇强调经济工作的聚焦点在解决内部主体结构,应多在供给方面做工作,保持定力,从供给侧结构问题出发做好经济,不随着外部环境的突发性变化而改变主要工作的着力点。
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浩在会上发言
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后,郭浩分别从总体思路、目标定位、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实施方案》作了简要介绍。他指出,该方案是从去年10月开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征求并吸收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有关领导的意见建议编制而成,借以希望推动鹤壁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据悉,《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实施方案》坚持以创建“五个示范区”为主要任务和战略抓手,在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示范区以及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基础上,促进鹤壁这座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叫响生态环保品牌,在积极承接试行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制度体系基础上,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努力实现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元春在会上发言
在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指出,如何做好产业的升级转型,是鹤壁市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整个转型发展过程之中。同时,鹤壁市也要建设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的示范区,特别要落实完善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
会议现场
专家们一致认为,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帮助,将先进的理念、前沿的信息、引领性的标准、创新性的政策推广给鹤壁,为推动鹤壁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研讨会举行前,鹤壁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校际合作新篇章。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信息共享、政策咨询、课题合作、人才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