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丁贺 通讯员孙玥、张晓委)为进一步落实“三进”工作,1月19日至20日,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处长寇红江、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王晓燕、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会长程美东教授出席并分别致辞。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占安教授和程美东教授作学术报告。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袁本文教授、肖贵清教授、吴宝晶教授出席会议并参加相关活动。来自北京市教工委及北京各大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实效”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寇红江对2019年《概论》课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更加扎实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做到内容充实、方法管用、队伍中用;二是要更加严格地把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道关,即把好数量关、完善教师配备。把好能力关,实现自我突破。把好师德关,成为师德典范;三是要更加鲜明地凸显课堂教学的育人导向,立足根本任务,明晰教学初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四是要更加主动地向错误观点和思潮亮剑发声,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时要勇于担当;五是要更加精细地搞好重大主题融入工作,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以良好风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王晓燕对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未来活动提出两点期望。首先是希望研究会继续发挥优良传统,发挥团队作用,深入开展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其次是希望研究会做好自身的建设工作,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做到长远可持续发展。
程美东概述了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将如何贯彻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提出的要求。他表示,研究会今后将继续严格遵照规范,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同时引导学会迈上更高台阶,更好地为《概论》课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
陈占安认为,大力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教师双重职责,教学科研两者并重;二是明确教育主渠道,重在搞好课堂教学;三是进一步明确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学科站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四是明确学院建设标准,切实抓紧对照落实。此外,他还建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二是贯彻落实“独立设置、直属领导”的基本要求;三是协调推进“教学、学科、学院” 三个重点建设;四是努力形成“上下齐心、人人担责”的内部氛围;五是积极创造“党政共管、社会共建”的外部环境。
程美东在题为“关于《概论》课若干章节教学体系的建议”的学术报告中,针对改革开放章节如何讲授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要做到高瞻远瞩,视野开阔,将改革开放置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170多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近100年、新中国建国近70年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另一方面,对改革开放的讲授不能仅注重经济上的开放,也要注重文化上的开放。为此,他提出要警惕文化开放中的几个问题。随后,程美东以北京大学《概论》课第八章至第十四章的教学安排体系为例,向各位教师展示了如何安排授课内容和重点。
中国传媒大学杨倩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方然副教授、北京物资学院李永枝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宋振美副教授和张敏老师、北京交通大学王晓青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的侯松涛副教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谭春玲副教授分别就《概论》课教材中的第五、八、十、十一章节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思路以及课程体系脉络。肖贵清和吴宝晶分别对展示作出了精彩点评。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分别就如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改革开放四十年背景下的思政课建设、完善《概论》课教学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与交流。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全面、准确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对时政热点的理论阐释水平是备课的重中之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也十分重要,二者应当相辅相成协同进步。
据悉,此次会议还为“2018年度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概论》课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比赛”的获奖老师颁发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