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举办“‘两个大局’
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哲学部首届青年哲学论坛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都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为深入把握这一重要论断的重大意义与战略指向,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继续展现和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境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于9月22日上午举行“‘两个大局’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哲学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社等部门和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洞察全球演变总趋势,把握中国历史方位与前景,深入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及其内在联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对“两个大局”重要思想进行了解读。从哲学角度看,透视“两个大局”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特别是要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关注变局中体现的重大矛盾关系,如发展的方向性和实践性、应然性和实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从国际政治角度看,两个大局一体两面,相互交织激荡,中国大局和世界大局的有机统一即把中国梦和世界美好前景结合起来,是解决好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和威胁的关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维度聚焦,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行为模式和国际格局的影响巨大,关注“两个大局”需要高度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与会专家对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路径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专家们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以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为基础的包容性、前瞻性和前导性。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确立高度的方法论自觉是理论工作者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中国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既批判吸收人类思想史的智慧成果,又注重对话前沿,敢于亮剑,在多元社会文化思潮的激荡中激浊扬清、贵耳重目、从实成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前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资本主义及其矛盾的分析的重要要求,与会专家对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趋势、新特点也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分析。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主任孙晓莉教授参加了此次论坛并致辞,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主任焦佩锋教授主持了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