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认同问题理论研究与现实关切的结合、推动认同问题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对话,日前,“现代社会中的认同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哲学分析》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杂志社主办,来自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认同”主题阐述观点、开展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哲学分析》总编童世骏在致辞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形成不但要有政治认同基础还要有文化认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帮助全世界各国形成一种广泛的认同基础。他表示,自己在欧洲国家的学术研究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认同问题的重要性,认为研究认同问题需要学者们兼备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哲学分析》总编童世骏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震介绍了认同问题的研究起源、历史以及他本人和学术团队对认同问题的持续研究状况。他指出,学术界对认同问题的研究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人格认同问题研究,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归属感、文化认同、民族身份认同和国民身份认同的研究。他认为,在新时代,必须把国家认同置于文化认同之上,用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文化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田海平认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道德意义关涉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价值认同,中国语境中,国家之德的根本诉求在于确立一种从“家国天下”到“文化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以及从“直接现实性”到“具体现实性”的精神认同。
作为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认同问题无论对于个体、社会,还是对于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从多种视角进行理论阐释,展开深入讨论,深化了现代社会认同问题理论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展示了认同问题的丰富内涵以及开展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者:王美莹、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