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钟声:制裁香港 注定徒劳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钟声:制裁香港 注定徒劳

来源:人民日报2020-05-31 09: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美方挥舞的制裁大棒,吓不倒香港,更搞不垮中国。任何人、任何所谓的制裁,都阻挡不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美方却一再横加干涉,甚至扬言要对香港采取制裁措施。这是对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的赤裸裸干预,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充分暴露出美方彻头彻尾的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我们正告美方,制裁香港注定徒劳,打“香港牌”注定失败!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是包括750万香港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的香港。香港的高度自治从来都不是由美国人来定义的。美方对中方国安立法损害香港高度自治和自由的指责,纯属造谣诬蔑,是对“一国两制”的恶意歪曲。任何不带偏见的舆论都公认,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同胞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国家安全立法是中央的权力和责任,立法针对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不影响香港高度自治,不影响香港居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不影响外国投资者在香港的合法权益,只会使香港拥有更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国家安全是一国安身立命之本,国安立法是一国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美方一方面大搞国安立法有如铜墙铁壁,打着国家安全旗号的触角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却大肆污名化、妖魔化中国在国安立法方面的合理合法举措,甚至以制裁相威胁,这种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实在是蛮横之极、无理之极、无耻之极。美方公然宣称,数十年来一直把香港作为“自由堡垒”,企图以“香港模式”改变中国内地社会制度,这一番“大实话”不打自招地暴露了他们以反中乱港分子为“马前卒”、以香港为“桥头堡”对中国内地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的真实意图和险恶用心,这也恰恰有力地反证了中国全国人大决定制定有关法律、坚决堵住国家安全漏洞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近一段时间来,美方对于中方的无理指责从未中断,其中原因“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高分贝的威胁和恫吓丝毫不能动摇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和意志,也丝毫无损香港市民支持国家安全立法的热情,目前已有超过两百多万香港市民签名支持国安立法。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全国人大出手制定有关法律,完全没有影响到香港的高度自治。相反,如果任由那些暴力、近乎恐怖的活动继续下去,香港就完了,那时“香港的特殊地位”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

  回归以来,香港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个贸易伙伴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美国驻港公司达到1344家,约有8.5万名美国公民在港居住。过去十年,美国对香港贸易顺差累计高达2970亿美元,位列美全球贸易伙伴首位。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制裁香港,首先受损的一定是美国自己。这点明白账都算不清楚,美方所谓的制裁只能是贻笑大方的又一出闹剧。美方不惜毁掉香港以阻遏中国发展进程的企图注定徒劳无功,奉劝美方切勿误判形势,及早悬崖勒马。

  “邪不压正”。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对一切外来干预,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回击。此前,美英等极少数国家出于自身政治目的,妄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公开视频会议对涉港国安立法进行讨论。中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绝大多数安理会成员均不支持有关提议,认为涉港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与安理会职责无关。

  “人间正道是沧桑”。香港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独特地位是由基本法赋予的,非任何外国单方面施予。香港的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在中国内地大力支持下奋力拼搏出来的,非任何外国单方面恩赐。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就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困难的最大底气所在,也是香港繁荣发展的巨大机遇所在。美方挥舞的制裁大棒,吓不倒香港,更搞不垮中国。任何人、任何所谓的制裁,都阻挡不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钟声)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