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团结合作才能应对“最糟糕时刻”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团结合作才能应对“最糟糕时刻”

来源:经济日报2020-07-05 09: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郭 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态势正在加剧。全球确诊超过1000万,死亡超过50万;过去一周每天新增病例超16万,过去一个月的新增病例占总确诊病例的60%。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表示,疫情大流行仍在加速,如果没有更多的全球协作干预,“最糟糕的时刻还在后头”,并再次呼吁加强全球团结。

  疫情是一场全球大考,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全球抗疫是一盘棋,疫情走向不仅要看疫情防控能力较好的国家,也要看疫情防控能力较差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无法独自战胜疫情,无法独自解决这一全球性危机。世界各国应超越地域种族、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携起手来抗击疫情。不论是从人道主义角度,还是从全球疫情防控大局的需要来看,国际社会都需要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帮助卫生保障体系薄弱的国家和群体加强疫情防控能力。

  尽管团结抗疫的必要性十分明显,但是现实却让人忧虑。从实际情况来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仍然不够充分,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政客别有用心地散播“政治病毒”,将疫情政治化,大搞污名化,挑拨各方关系,干扰全球抗疫合作。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人,面对美国国内疫情蔓延无所作为,却把精力放在“甩锅”中国、“甩锅”世卫组织上,无视中国在疫情防控上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无视国际科学界对于病毒源头的论断,撒谎成性。他还四处挑拨,围绕中国与非洲、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东盟……喋喋不休,编造、散播了一个又一个谎言,唯恐天下不乱,人为制造对立。如果这些状况没有改变,国际社会的合作抗疫还将面临许多干扰,人类社会或将发生更多的悲剧,面临更糟糕的局面。

  所幸,对于这些问题,国际社会的认识越发清晰,团结抗疫正越发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档媒体节目上表示,为了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各方需要联手协作,而不是相互指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取行动以摆脱新冠病毒带来的威胁,而不是搞对抗。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对话协商才能解决矛盾冲突。欧方愿同中方就疫苗研发、复工复产加强合作,为尽早克服疫情影响、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努力。

  德国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民调报告也显示,大多数欧洲民众认为,欧盟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其中,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经历过严重疫情的国家,这一比例分别高达90%、81%和77%。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始终力所能及支持和帮助国际社会抗疫斗争。在国际会议、与国外领导人通话等多个场合,习近平主席都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团结抗疫的“中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中国举措”,许多国家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

  疫情每天都在造成大量生死离别的悲剧,但是生死的抉择不只是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也掌握在政治家、科学家以及普通民众等每个人手中。国际社会需要更加团结合作,唯有如此,才能扭转疫情蔓延的局面,阻止更多悲剧的发生。(郭 言)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