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合力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安全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合力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安全

来源:人民日报2020-07-09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邵春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已经夺走了数十万人的宝贵生命。当前,很多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疫情,努力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对于世界各国而言,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无法只凭一己之力,而应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团结合作,共同抗击疫情,重振世界经济,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答世界向何处去、如何改善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此次疫情的发生以及疫情防控的实践,使人们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揭示出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他们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更加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现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全人类的普遍愿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疫情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扩散、流行。每一个人的安全,都构成其他人安全的条件。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共克时艰,才是守护世界和人类安宁的正确选择。在严重的危机面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履行职责,推进国际抗疫合作。众多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分享抗疫经验,相互提供物资援助。实践证明,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人员流动、跨境商贸活动受阻,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到破坏。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在一些国家泛起。然而,放眼长远和根本,经济全球化仍然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强大潮流,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再退缩为相互隔绝的湖泊。拒绝经济全球化,搞“脱钩”“筑墙”,注定没有前途。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各国应在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与畅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金融监管。各国唯有联手稳定和恢复世界经济,才能有效应对日益上升的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促使世界经济发展早日回到正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命运与共、责任共担。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付出艰苦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中,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同时,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在一系列国际会议上都呼吁各国更好团结起来抗击疫情,补齐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短板。中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安全,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科学理性而不是制造政治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而不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协调而不是奉行单边主义,以空前团结应对空前危机,人类终究会战胜疫情。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