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培育租房市场并非一时之计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培育租房市场并非一时之计

来源:经济日报2021-03-23 09: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东(天津社会科学院)

  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既可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实现住有所居,又有利于城市留住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是一时之计、一时之策,必须着眼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加快住房租赁立法进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狠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然而,仍有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支付能力待提高,居住条件待改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既可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实现住有所居,又有利于城市留住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还能对平抑房价、稳定楼市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当前我国住房租赁人数已超2亿人。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住房租赁市场乱象多发,具体表现为:住房租赁房源总量不足,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不够成熟,制约着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规范,存在不少“黑中介”、二房东、“霸王条款”、随意涨价、房租欺诈、不退还押金等现象,同时存在出租人不愿意登记备案、提前结束合同等现象。这些问题侵犯了租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租房市场秩序。

  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是一时之计、一时之策,必须着眼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加快住房租赁立法进程。应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科学界定政府主管部门、房产交易部门之间的权责,明确住房租赁活动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赋予出租人与承租人平等的法律地位,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更好地用法律手段规范租房市场秩序,保障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应尽快出台《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出台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租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相关配套措施也要跟进。比如,自然资源部门应研究制定增加土地供应、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配套政策;住建部门应研究制定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的配套政策;财政部门应研究制定加大财力支持、强化财政补贴、设立专项基金的配套政策;税务部门应研究制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降低税费负担的配套政策;金融部门应研究制定扩大融资渠道、提供信贷支持的配套政策;等等。通过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推动相关配套政策落地见效,形成正向激励,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多措并举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租房市场监管不可缺位。应着力推行住房租赁网格化管理,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在规范租房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住房租赁市场信用体系,强化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对住房租赁企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行信用管理,把相关市场主体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严惩失信主体,通过完善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住房租赁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为,促进依法诚信经营。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住房租赁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对住房租赁企业进行实时监管。同时,经常性地开展住房租赁市场专项整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特别是要大力整治“黑房东”“黑中介”,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环境持续好转,使租房群众没有后顾之忧。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