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盘和林:规范数据要素使用规则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盘和林:规范数据要素使用规则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7-12 1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盘和林:规范数据要素使用规则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据要素使用、法制文明、共同富裕、科技安全教育、气候投融资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盘和林:规范数据要素使用规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指出,只有明确使用规则,才能约束使用主体的行为,用清晰的准绳来规范数据要素的使用。首先,数据的获取要遵行“非必要不使用”原则,即在应用程序正常运行的范围内越少收集用户信息越好。企业方面,在收集用户数据时,避免滥用数据、强制获取数据的情形出现。用户方面,用户信息的所有权属于用户自己,可以根据使用App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数据,对于非必需数据视情况有理由拒绝提供。其次,在数据的使用和处理中要落实“告知—同意”原则,即企业的一切数据获取、处理行为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以用户的同意为前提进行操作。此外,企业在对待数据主体时,要秉承公平、透明原则。最后,在深入数据挖掘时,要强调“有限、适度”原则,即企业应当在有限范围内适度使用用户数据,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避免对用户的过度索权,防止企业陷入“资源诅咒”,并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建立稳定的用户群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

  【夏锦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中华法制文明新的内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唐律疏议》为中华法系代表之作,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此外,中华传统法律思想文化十分丰富。其中,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民本”是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理念,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法律精神和治理智慧。要立足中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需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并且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二是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应着眼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

  【郭庆松:立足全面小康,努力形成对共同富裕的广泛共识】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庆松指出,共同富裕不仅是同生产力相关联的,而且是同生产关系相关联的,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等多方面政治问题。我们要努力形成对共同富裕的广泛共识,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从经济角度看,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上追求更高目标的基础和底气所在。一方面,要通过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等,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另一方面,要利用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完善再分配机制。从政治高度看,实现共同富裕能够彰显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巩固执政基础、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要特别警惕资本无序扩张、市场高度垄断的问题。此外,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不断把做大的“蛋糕”分好。

  摘编自《经济日报》

  【牛萍:加强科技企业科技安全教育】

  科技部人才中心副研究员牛萍认为,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根本。目前,我国企业科技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企业主体意识不到位、企业投入资源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到位、考核评估引导不到位等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及企业家科技安全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在科技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政府部门缺乏对科技安全的有效引导,企业科技安全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加强科技企业科技安全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各方面应通力配合,系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安全管理培训,建立培训体系,推动相关岗位资格认定。二是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将科技安全管理因素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指标评估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安全管理体系。三是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科技安全要求,并允许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企业或项目的科技安全管理开支。

  摘编自《科技日报》

  【余晨:系统做好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工作】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余晨表示,气候资金是决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素。从国际上看,全球已形成以《巴黎协定》资金机制为运行规则的气候治理资金机制,积累了有效经验。从国内看,需深入做好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工作,为实现碳达峰形成资金合力。应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有效发挥公共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此外,持续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推进城市气候投融资工作机制建立、加强能力建设,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有效经验。另外,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强化碳金融市场创新发展,保障碳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盘和林:规范数据要素使用规则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