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经济日报2021-08-25 09: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王菲)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还要接续奋斗,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由于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所以必然要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同时,还应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可以说,改革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为这一进程增添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增强目标认同和激励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要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进而到2035年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因此,我们党决不允许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而是注重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就是为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还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还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通过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是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所决定的。我们已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进一步治理相对贫困,使脱贫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还需要接续奋斗。为此,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