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严书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和与时俱进理论品格

2018-05-14 10:2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8-05-14 10:20:2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澍

严书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和与时俱进理论品格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共产党宣言》、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个伟大”、文化扶贫、人的城镇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严书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和与时俱进理论品格】

  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严书翰指出,只要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就能深刻领会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体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科学思想体系从多方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而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总之,《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的历史和现实有力证明了其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迄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唐魁玉: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落实到各个环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唐魁玉表示,当前,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注重生活形式上的简洁明快、生活态度上的天人和谐,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最终要落到生活生产各个环节,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继续倡导和实施全民绿色教育行动,深入阐释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哲学意义,引导人们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提倡多样化的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光明日报》

  【辛鸣:在实践中正确统揽“四个伟大”】

  中共中央党校辛鸣表示,“四个伟大”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实践品格与理想追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四个伟大”是一个统一整体。我们之所以讲“统揽”,就是强调不要把“四个伟大”分割开来。“四个伟大”中的每一个“伟大”都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只有科学把握每一个“伟大”的深刻意蕴,才能在实践中正确统揽“四个伟大”。要进行伟大斗争,开辟前进道路,必须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新胜利。要建设伟大工程,打造坚强保障,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要推进伟大事业,谱写壮丽篇章,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实现伟大梦想,完成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龙迎伟:文化扶贫需外部助力,也需注重地区自身文化】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龙迎伟认为,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地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我脱贫能力意义重大。当前,有些人认为贫困地区没有文化,即使有也是贫困文化、落后文化,文化扶贫就是向其单方面输入文化。事实上,贫困地区并不是没有文化,很多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保存得比较完整和纯正。因此,推进文化扶贫,应深入认识和把握地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结合贫困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等对其文化生态作出精准识别。要结合不同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文化扶贫的具体实施方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文化保护的底线,划出文化开发的红线。文化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走融合发展之路。换言之,文化扶贫应通过外部援助来推动贫困地区文化自力更生、自我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强:“人的城镇化”意义重大】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表示,“人的城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其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即作为城镇化主体的人自身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会权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首先,农民、农民工进入到城镇工业服务业就业、完成市民化是一种形式,而农民就地城镇化学会和接受现代产业运营方式,也是城镇化的重要方式。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农业,而是强调将农业生产也转变为现代产业运营方式,它更体现为城乡一体化。其次,城镇化意味着进入到现代文明的居住方式中来,但并不是说,农民上楼就是城镇化的生活方式。以改善农民、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为目标,这才是人的城镇化的本意。再次,村庄文明属于传统文明,需要与现代化接轨。农民要提高教育素质,养成现代文明习惯。最后,人的城镇化特别强调,在城镇化中要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权益。总之,人的城镇化的提出,一方面,确实意义十分重大;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严书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和与时俱进理论品格

[责任编辑:李澍]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