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王离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对于文化改革发展,特别强调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强调要“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十三五”时期,构建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将成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文化市场的理论与规律性认识,对于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一、文化市场的理论依据
文化市场,既属于文化学范畴的概念,又属于经济学理论的概念。从文化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论原点出发,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文化市场的理论丰富性和开放性。
(一)文化学视野中的“文化市场”。
——形式定义: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的场所。重点包括三个关键点:文化产品交换。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就是文化产品。《说文》里讲,“市,买卖之所也。”文化产品在交易中才能形成文化市场。有偿文化服务。文化服务基本分为公益性和有偿文化服务。前者主要由财政支持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后者主要由文化企业提供,实行市场化运作,有一定的利润诉求。交换和服务场所。传统文化市场通过现实场所提供文化服务的购买、消费。当前,文化市场载体日益虚拟化、数据化,文化服务的平台已经进入“读屏时代”。
——功能定义:文化市场是连接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纽带与桥梁,体现为“四个功能”:资源配置。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我国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创意转化。文化产品的生产创意作为个体精神劳动的产物和智慧的结晶,最终物化为文化产品呈现。平衡供求。文化市场客观反映文化产品供求关系,并通过市场机制能动地平衡文化供求。价值传播。文化产品的交换与消费过程,既是创意传递与转化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
——本质定义:文化市场是文化资源交换过程中各类文化生产关系的总和。既包括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交换关系,也包括文化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营关系。
(二)经济学领域中的“文化市场”。按照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文化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市场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
——市场经济对文化市场的作用。市场经济对文化市场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促进作用。市场经济为文化市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物质水平提升,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文化需求。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驱动力是“利润最大化”,这种单纯的逐利机制弱化、消解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导致了“价值盲区”。
——文化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文化市场对经济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资本兑现。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市场的创意转化功能转化为文化资本。价值提升。文化市场以文化价值影响经济价值,使物质生产的发展因文化元素的注入而升值。规模扩张。文化消费的高涨、文化市场的扩张,最终会拉动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的“文化市场”。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市场实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体现出三大本质属性。
——商品经济属性。文化市场遵循价值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列宁说过:“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和其他专业市场一样,文化市场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
——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市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文化市场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审美的方式传播知识、传递价值,表达人类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理解、对人生情感道德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