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建成
平泉县卧龙镇都头道沟村贫困户金显龙一分钱没投,靠在中润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领养的两个菌棚,去年纯赚5万多元;黄土梁子镇梁后村贫困户王云民,因为经营风险全由合作社承担,大胆种植食用菌一举脱贫;榆树林子镇贫困户于光远在家门口扶贫园区找到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
零成本投入、零成本经营、零距离就业,平泉县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探索推行“三零”产业扶贫模式,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了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新路。
平泉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燕山—太行山特困连片地区县,至2016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4个,贫困人员5.8万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难在精准、成在精准。必须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进而提升脱贫的效率和效果,才能把脱贫梦想变成现实。”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说。
想求变,靠观念。该县发挥产业优势,以政银企户保、一户一棚、两区同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五驾马车”为载体,创新了“三零”精准扶贫模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今,全县贫困人口锐减,2016年有41个贫困村、2.6万人实现脱贫,贫困户增收4万元以上。
科学把脉,精准选取产业不动摇
在平泉,有这么几句话时常挂在群众嘴边:“小蘑菇赚大钱”说的是食用菌;“一棚在手,二十年无忧”指的是设施黄瓜;“金山银山不如花果山”讲的是苹果和板栗。
就食用菌产业而言,平泉30年来坚持不懈,持续用力,以接力赛方式,一张蓝图绘到底。到2016年底,全县食用菌标准化基地面积6万亩,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52万吨、54亿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市、县,先后荣获了“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中国滑子菇之乡”等称号。
设施菜年产量120万吨、产值36亿元,有蔬菜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70个,产品销往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还畅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
山杏、苹果等产业近几年也有了飞速发展。林果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量20万吨,其中山杏种植面积65万亩,产值2亿元,被誉为“中国山杏之乡”。
为此,平泉确定了“一主两辅”“远近结合”产业精准扶贫战略(即以食用菌为主,设施菜、林果产业为辅,近抓食用菌、设施菜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远抓生态产业兼顾的林果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培育互促、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赢。
政府搭建平台,贫困户“零成本”投入不是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没有资本,产业富民就是一句空话。
平泉建立政府+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合作平台,将原设在农工委的设施农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扶贫开发办的农户贷平台、供销合作社的政银企户保平台统一整合成立县级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提高了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
金显龙几年前因为罹患脑溢血留下后遗症,不能外出打工,还得供儿子上大学,成了村里的特困户。如今,依靠“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入股食用菌园区,认种两个菌棚,一年就实现了脱贫。他就是“零成本”投入产业扶贫模式的第一批受益者。说起“零成本”投入,贫困户们人人说好。南五十家子镇后甸子村的李保元、茅兰沟乡五家村王金宝、榆树林子镇贫困户李成等都是受益者。
平泉“零成本”扶持政策,“套餐”“礼包”层出不穷。引导企业(合作社)先行建设农业园区和设施大棚,实行“普惠+特惠”政策叠加扶持。普惠,就是产业园区在建档立卡贫困村新建连片开发集约经营100亩以上,园区入驻贫困户20户以上,扶贫部门按照每户6000元标准扶持入园的贫困农户;特惠,就是县财政按照每户6000元标准,再给予上述园区基础设施补贴。
“仅2016年这一年,平泉就建设‘三零’模式扶贫产业园区40个,直接吸纳贫困户2000户,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2017年,全县计划投入3亿元,建设‘三零’模式扶贫产业园区50个,再吸纳贫困户3000户,实现稳定脱贫。”县长曹佐金介绍说。
企业园区唱戏,贫困户“零风险”经营不再焦虑
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存在技术风险,而且还有市场风险。对技术,贫困户心存顾虑,瞻前顾后;对市场,又缺乏长远眼光,听风就是雨。
为了打消贫困户顾虑,平泉将企业、园区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体,产业园区负责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贫困户只负责无风险的生产管理环节。“在生产环节,菌种、菌棒技术含量较高,风险较大,由我们采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然后,将成熟的菌棒交给贫困户管理出菇。对于产品销售,全部由我们负责,贫困户没必要顾虑销路。”平泉县绿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文秀说。
就是因为有这样成熟的联结机制,黄土梁子镇采取食用菌合作社领建扶贫园区,通过对园区建设进行支持、对贫困户给予扶贫补贴等形式,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加盟园区+贫困户”的经营合作体。
“两区同建”融合,贫困户“零距离”就业不是难题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决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要把产业建在群众家门口。为了让贫困户能够就近就业,平泉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手段,大力推动美丽乡村社区与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同建”。
“一进桲椤树沟,一天三顿喝稀粥。”这句顺口溜是昔日桲椤树沟群众穷困日子最真实的写照。2012年,平泉统筹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以金杖子村为中心,整合周边毛家沟、郭杖子、王家沟、马杖子、郝杖子等村,成立了桲椤树社区。按照社区集中、适宜居住、方便就业、改善生活的发展目标,将美丽乡村社区建设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到2016年底,全村建起高标准观光采摘园3000亩和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5000亩,实现了50%的农户到企业上岗就业,30%农户从事食用菌等设施农业,20%的农户从事商贸流通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到2万元。
桲椤树社区作为推进“两区同建”过程中,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成了全市的样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目前,该县共建设“两区同建”小区15个,配套建设产业园区30个,安排贫困户搬迁750户2860人,实现就业2100人。(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