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晓琳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个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讲述军民鱼水情深。光阴流逝,岁月静好,人民子弟兵心系困难群众的初心从未改变,在脱贫攻坚这个“特殊战场”上,部队官兵用真情和行动续写着人民军队爱人民为人民的鱼水情新篇。
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去年3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部署。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军委机关和各大单位部队带头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军和武警部队确定结对帮扶2000多个贫困村,驻贫困地区旅团单位普遍落实1至2个扶贫项目。
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扶贫靶向更精准
“感谢亲人解放军,为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这一年我的红枣产量大大提高!”年前,新疆和田市罕艾日克镇巴勒玛斯村村民买吐松·依民专门来到新疆军区某机步团表示感谢。让困难群众增强致富能力的就是该团采取的“菜单式”精准帮扶,即为巴勒玛斯村每个贫困家庭量身定制增收计划。
该团定点帮扶的巴勒玛斯村地处沙漠边缘,土地贫瘠,村民种植管理水平落后,农作物和果树产量低,全村共有70多户贫困户。以前该团多是逢年节对村民进行慰问,给钱给物虽能暂时缓解贫困户的生活困难,但解决不了贫困的“病根”。“要改变这种流于形式的扶贫方法,必须要因户而异制订精准扶贫计划,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该团领导在去年初的扶贫工作会议上达成这一共识。
通过深入村户,帮助村民查找贫困根源,制订帮扶计划,该团官兵针对村民提出的发展养殖业、种植果树、经商、外出务工等致富愿望,根据每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精准制订帮扶方式,指定一名干部挂钩帮扶一个贫困户,并为贫困户建立帮建信息卡。此外,成立督导小组,部队党委常委分头跟踪工作落实情况,及时接收村民反馈,使扶贫工作形成闭合回路,保证了扶贫措施精准有效。
精准定位,“定点滴灌”,确保了扶贫扶到点上。“我一直想开一间杂货店,可是启动资金不足,与我挂钩帮建的干部阿迪力江帮我申请了发展资金,小店很快开起来,今年家里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不少!”提起自己的经历,村民阿卜杜米力克·尼克木笑容满面地说。如今,每户村民都有自主致富的途径,巴勒玛斯村正逐步走出贫困。
“过去扶贫习惯‘撒胡椒面儿’,人人有份,看似公平,却往往石沉大海。”陆军第38集团军某机步师政委黄绪鸿告诉记者,部队通过建立村民扶贫档案的方法,真正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三年来,该师先后12次召开专题研究会,22次组织进村进户实地调研,走遍河北省阜平县大台乡所属的9个行政村,累计走访贫困户300余户。就这样,点穴到位,找准了“输血”动脉。从承担水、电、路、网等脱贫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对有发展潜力的贫困家庭找项目、定规划、送上启动资金,再到协调地方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实现了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医疗扶贫,长远帮带
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到岗巴县的第三天,感冒还没有好,嘴唇发紫,与家里视频时怕把家人吓到,一直用手捂着嘴说话。虽然身体不适,但想到可以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给藏族同胞,我觉得浑身都充满干劲!”“今天深入藏区义诊,有一位藏族老大爷连声感谢我们帮助藏区人民消除病痛,还邀请我去家里做客,要送给我自家种的马铃薯……让我对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医的身份感到了一种无上荣光。” ……翻开解放军昆明总医院特诊科医生龙海的工作日记,其中记录着他随医院医疗队赴平均海拔4700米的西藏岗巴县开展健康扶贫的点滴故事,藏区人民的信任与感激让读者为之动容。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军队医院积极参与对口帮扶和医疗援助,去年以来,确定了87家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113所。按照军地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的工作方案》要求,帮扶任务从2016年持续至2020年,军地三级医院主要承担帮助受援医院提升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培养合格专业人才、显著提高管理水平等6项任务。
在我国西藏、青海等部分牧区多发一种传染病——包虫病,包虫可在人体内存活很多年,有的虫囊有拳头大小,被称为“虫癌”,对人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由于治疗费用较高,不少藏区群众因包虫病致贫返贫。解放军302医院作为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是包虫病贫困家庭救治首家爱心医院,医护人员深入藏区,以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医治雪域高原藏族群众的病痛。在海拔4380米的昂仁县,302医院医疗队的专家不顾严重的高原反应为群众筛查巡诊,34岁的吉珍早前被查出有严重的包虫病,但孩子处于哺乳期,她担心会影响养育孩子,所以一直没有手术。巡诊的臧红主任了解情况后耐心给她讲解治疗办法,并协调将吉珍送到北京接受治疗。47岁的石琼玉珍两年前查出得了包虫病,但由于家庭困难一直没有进行治疗,现在体内的包虫囊已经压迫到了肝门血管和胆管。医疗队专门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并决定近期为她手术。
近年来,仅藏区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302医院就派出专家筛查1478人,确诊308人。在302医院肝胆外科病房,17岁的白马赤列在肝包虫术后恢复良好,“门巴,突及其,扎西德勒!”白马赤列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说。这一句“谢谢大夫!吉祥如意!”是这个藏族少年对军队医院深情大爱的铭感不忘。
除了医治患者,302医院医疗队还十分注重提高当地群众疾病防控知识,走一路宣传一路、普及一路。为了搞好技术传帮带,给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302医院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举行了“包虫病患者手术现场演示”活动,刘振文主任和医疗队队员共同为藏区几名肝包虫病患者进行了手术,将腹腔镜下盆腔包虫切除、腹腔包虫切除等多项综合手术技术进行了演示传授。全国首家援藏包虫病治疗技术帮扶医院——302医院技术帮扶医院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举行了揭牌仪式,同一天,中华慈善总会包虫病治疗中心也在这里成立。作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实际举措,对于提升藏区传染病救治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包虫病治疗技术在高原“落地生根”。
教育扶贫,持续发力
扶贫更要扶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在西藏当雄县完全小学与兵站部当雄泵站官兵组织的共建联欢会上,藏族男孩旦增赞堆演唱的《天路》,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旦增赞堆是当雄县完全小学的一名学生,母亲靠给别人放牧维持家庭生计。2014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懂事的旦增赞堆准备辍学。当雄泵站官兵得知情况后,主动将旦增赞堆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不但给旦增赞堆家捐款捐物,还帮他重返校园。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扶贫,助学兴教,在困难群众家庭铺就了改变命运的潜力之路,升腾起一个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脱贫最需要什么、群众最盼望什么,部队扶贫就做什么。多年来,陆军青藏兵站部官兵接力投身藏区教育事业,先后援建和资助191所学校,让23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圆了孩子们的“求学梦”。前不久,从青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藏族大学生拉毛才让专程赶到兵站部,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当年,拉毛才让为拿不出大学学费而发愁时,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经兵站部政治部审核,她被列为资助对象,享受每年5000元的助学金。在感谢信中,拉毛才让动情地写道:“这些年多亏了解放军叔叔的无私帮助,让我搭上了圆梦的班车……”
西部战区陆军机关成立后,他们接过原兰州军区机关的帮扶任务,突出科技帮扶和智力脱贫,投入50多万元为甘肃会宁县第一中学和宁夏隆德县城关镇峰台小学建立了“云教室”和触控一体化电脑教学系统。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在西北民族大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军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每年出资5000元,帮扶1名特困生;师团职干部,每人每年出资3000元,帮扶1名贫困生。按照离任接替的原则,从大一开始,一帮就是四年,迄今已资助了101名特困和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卢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