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交新媒体的回旋镖 希拉里与特朗普的宿命对决

2017-03-20 16: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3-20 16:10:1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作者:沈逸

  2016年5月27日,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地产大亨特朗普获得了1239名代表支持,不出意外的话,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就只剩下程序问题了。如果民主党方面也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希拉里能够最终战胜桑德斯,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2016年的总统选举,就变成了地产大亨与前国务卿女士的宿命对决。

  希拉里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在若干年之前,她已经无意识地预言并助推了特朗普的崛起:希拉里女士在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时出任国务卿职务,意气风发地发表了两次“互联网自由”的演说。2010年,谷歌撤离中国大陆市场前两个星期左右,希拉里女士还在国务院设晚宴,宴请谷歌、微软等公司的高管,纽约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青年运动联盟等非政府组织的创始者,共同探讨如何让脸书、推特、Youtube等社交新媒体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

  在此前后的实践中,伊朗、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成为被实验的对象。而希拉里国务卿和帮她一起搞实验的小伙伴们,无论是杰拉德·科恩、阿里克·罗斯这样的精英新锐,还是谷歌、推特这样热衷普世价值、坚持用为美国外交服务的姿势来赚钱的互联网巨头,都收获了巨大的满足。在伊朗发生的革命被称为推特革命。这些符合西方主流媒体叙事审美框架的脚本,让希拉里踌躇满志地离开国务院,开始了通向白宫的旅程。

  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之八九。身处美国的希拉里也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但很快她——用中国的网络术语来说——就玩脱线了:被潘多拉打开的盒子,不但在中东北非折腾得够呛,而且还很快就像被扔出去的回旋镖一样,飞回了美国本土,“占领华尔街”运动拉开帷幕。

  不过,笃信普世价值的希拉里,以及被新自由主义基本价值观和预设传播框架绑定的欧美主流媒体,采取了一种颇为值得玩味的无视态度。

  从表面来看,希拉里的双重标准策略是有效的。至少,在2016年总统选举季节来临之前,曾经被美国的精英们普遍认为,是有效的。

  但是(话说,但是这个词确实是万恶之源),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占领华尔街”没有解决的事情,特朗普开始接手了。作为一个非常规意义上的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从宣布参选开始,到赢得超级星期二选举,再到锁定最终的提名,一路都是在希拉里及其民主党支持者,以及被称为共和党建制派的传统精英的蔑视和质疑中走来。人都是健忘的,尤其是希拉里们。他们忘记了,排除美国国内相对成熟稳健的政治参与制度的设计,特朗普一路走来的基本战术,和被美国国务院当成宝贝的那些策动颜色革命的异见人士、非政府组织、活动分子所遵循的战术,并没有本质差异,而在暴戾程度上,特朗普要客气得多。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的成功因素中有相当部分有赖于以推特为代表的社交新媒体。这使得特朗普能够与长期被美国精英媒体无视的沉默的大多数民众进行某种直接对话,并动员他们走上街头,以投票的方式,展示对传统精英把持的游戏规则的强烈不满。照道理说,这种路子,希拉里不应该陌生,美国国务院在海外赞助颜色革命,也是这么玩的。但显然,从2016年选举季节美国国内的实操来看,被美国主流政治架构规训的精英(如希拉里,如共和党除了特朗普之外的那16个人),似乎并不习惯在美国国内拥抱符合美国外宣口径的大众,更不要说践行大众期盼的民主。

  如果最终希拉里没有倒在邮件门下,如果最终2016年总统选举变成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对决,或许这可以看作颜色革命的回旋镖对投掷者的逆袭。无论最终结果为何,放弃以功利的心态以及多重的标准,转而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思考何谓互联时代的良治,让更多的人过上善的生活,或许应该成为美国执政者冷静思考的方向。希望这些精英比撰写《蜘蛛侠》台词的好莱坞导演更加聪明一些。(文章发表于2016-05-28)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