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枫逸
为了避免厕纸过度使用和浪费,天坛公园日前试点使用“人脸识别厕纸机”引发舆论关注。此举虽说有些尴尬,但在笔者看来,或将有助于倒逼一些人公德意识的提升。
“反正我不拿,别人也会拿”,这恐怕是不少人给自己的心理暗示。诚然,免费厕纸作为一项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使用权,但当人人都不加节制地“及时捞一把”,只会造成更大的“公地悲剧”,导致公共资源的错配和巨大浪费。
“刷脸出厕纸”的意义,不仅在于预先设定取纸间隔时间和每次出纸长度,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过度使用不被允许”的心理暗示,促使人们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或许有人说,这依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一些别有用心者完全可以掐算着间隔时间,反复排队反复取纸。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做不仅增加时间成本,也会加重心理负罪感,得不偿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涵养公共道德不可能一蹴而就,制度和技术手段都应当被有效利用。前些年,许多银行柜台都安装了一种叫做“一米线排队机”的设备:一个直径一米的不锈钢圆环,只能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它的四分之一缺口每次只能挤进一个人,将后面的人隔离在一米线外。如今,这种机器已经几乎绝迹,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一米线外静静等候。对于公德的涵养,我们需要有耐心,给其足够的时间。相信随着公民意识的逐渐提升,我们会在不远的将来对“人脸识别厕纸机”说一声“再见”。(张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