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建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哪种创新会给予增长更大的红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创新提出了醒目的目标: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哪种创新会给予增长更大的红利?
中国的创新成绩有目共睹,成果扎扎实实。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成为首个跻身全球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而且,中国创新效率表现强劲,位列第七位。
有外媒赞叹,中国人的吃穿住行都可以用手机下单,微信、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完全占领了日常消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领先于世界”。在代表高科技的通信行业,中国品牌的手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也在5G标准研发等核心原创技术上握有重要话语权,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已有的强大创新力。
不过,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创新“量”大了,但“质”还不够高。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2016年苹果手机销量大幅下滑,但仍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九成以上市场利润。三星虽然去年受Note7手机爆炸事件影响,但由于在芯片和显示器业务上仍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对三星手机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专门研发并供给智能手机芯片的美国高通公司,由于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获取着非常可观的利润。反观中国企业,华为手机的总体销量和营收大幅增长,但由于研发和营销成本较高,利润增幅并不大。一些中国手机厂商更是因专利问题难以进入欧美市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创新红利的获取上,我们仍位居全球“第二阵营”乃至“第三阵营”。
也有人说,技术创新稍逊一筹,可中国还有大把以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体验创新后来居上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这难道不是核心竞争力?国内一些新涌现的估值巨大的互联网公司,成为“独角兽”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也往往更多地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用“烧钱”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来设置竞争门槛。的确,创新有多种路径,“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也适用于许多场景。但对创新来说,长远来看,核心竞争力始终在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中,这也是最能获取红利的价值所在。全球范围内,市值高、净利润高、受人追捧的大部分都是科技公司。全球创新指数传统前25强的发展实践证明,研发和创新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科技则最受资本青睐。
创新的风帆正扬。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与此同时,创新要有核心竞争力这一根弦,也要时刻绷紧。就像最近阿里巴巴宣布正启动一项计划,面向未来20年服务20亿人的目标储备核心科技。作为全球成功的电商巨头,放弃技术跟着业务走的模式,去建立新技术研发体系,也说明其已看到并尝到聚焦核心领域研究、掌握强大科技实力的甜头。一马当先了,其它的小伙伴,你们还等什么呢?(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