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增强文化资源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能力。一说到中国的文化资源,很多人就喜欢用三句话来描述:历史久远、独一无二、价值连城。但这三句话是有杀伤力的,所描述的事物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成为稀缺性资源,据此可以迅速积累财富,但容易造成人与人关系紧张、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其中,中国的文化资源足够多,关键是要通过资源的整合与转化能够严丝合缝地对接国际需求,在“必需品”上做文章。美国的三片文化、双H战略,值得我们借鉴,即美国最赚钱的是“薯片、芯片、影片”以及“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休闲娱乐+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优质教育”。因此,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注重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时至今日,令世界倍加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经济的中国”,更是“文化的中国”。为此,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点:第一,刷新国家形象,为中国“解密”。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宣传上,过于强调中国的历史久远、博大精深、神秘古老。神秘化就意味着会被边缘化。因此,我们要为中国“解密”。第二,秉持“知行合一”,以“和合文化”提升国家形象。“知行合一”指提出良好的理念与在现实中践行此理念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和合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从根本上扭转了落后、贫穷的局面,但在国际社会“挨骂”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提升话语权,要打造征服人心的现实案例。今天,在国际关系博弈中,“治理”是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话语。治理的基本内涵是:多元主体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目标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笔者曾经参观过一个很小的城市,但这个城市体系了“治理现代化”的话语权。当地政府官员邀笔者参观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在两条黄金干道十字交叉的地方却是一片废弃的工地。我很好奇,这个参观的地点很独特?原来,10年前这里曾是一家干洗店,干洗店老板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和店铺卖给当地的一个商人。五年后,城市改造开发,该地段开始升值,商人想要投资建厂,但因资金不够需贷款,银行告知贷款前要先请第三方提供环评报告。商人请专业的环评公司去评估项目,发现土壤存在严重的重金属超标,原因是10年前干洗店出现了化学试剂的泄漏问题,污染了土壤。这样银行就拒绝给这个商人贷款了,还立即通报其他银行和工商部门,不能给商人开绿灯。没办法,商人只能四处筹钱请环境治理公司去清理有毒土壤。清理完毕后,商人高兴地来到银行,银行又泼了一盆冷水,要商人在限定的一年期限内连续出具四份无害报告(一个季度一份报告)。到时间节点上,商人发现土壤再次出现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问题。原来十年前化学试剂泄漏太严重了污染了周围的整片土壤,其他店铺下面也有毒物质,而商人买的土地恰恰是一块洼地,周围的有毒物质很容易被雨水再次冲积到此。所以十年后的今天,原本“寸土寸金”的地块依然是一片废弃且正在治理的工地。但是,这片废地反倒成为这一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从此之后,每个土地购买者交易之前先要评估土壤(有毒就不买了),经营期间一定要呵护土壤(否则污染了土地日后将无法出售)。这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典型案例,很多人慕名来到这个城市,因为他们放心这个城市的土壤、水、空气、食品、秩序,感到在这里工作生活安全、可靠、有预期。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研究文化说到底是研究价值的,传播文化说到底是传播价值的,跨文化交流如果只是在表层做文章,是无法真正实现“通心”的。
给大家看我觉得最震撼的车牌,这是加拿大经济最发达的省——魁北克,但是车牌异常朴素,没有五颜六色的图案,上面只有三个单词,翻译成中文就是,“我记得”或“不要忘记”。我就很好奇为什么要把这三个法语单词放在上面呢,当地人说这来自于法语的一首诗:“我记得,在法国的百合花下诞生,在英国的玫瑰花下成长。”画面的意象很美,但是深层含义是什么呢?魁北克有700万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后代,而加拿大属于英联邦成员国,需要效忠于英女王。但在魁北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尽管距离法国万里之遥,但是自身文化的根在法国。所以,人们的情感由最开始的好奇,上升到对法国文化的欣赏和认同,这就叫有效传播。这样的文化是行走的文化,是“活”的文化。
最后,做一个总结,国家实力有三个层次来源:第一个层次是“地质圈”实力来源。每个国家在对外宣传的时候,讲得最多的肯定是描述经纬度、面积、资源、古迹等,基本属于有形可见的物理层面、地理层面的实力来源。比“地质圈”高一层次的是“生物圈”的实力来源,这个层次做的不是一件件具体的事情,而是要处理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关系,最核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生)。比“生物圈”还高一层次的是“思想圈”,就是在教育、媒体、艺术、文化、标准、规范、价值、亲情、信仰、追求等无形的领域发力。在人类社会中,越强大恰恰越无形,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强大,必须要在“生物圈”与“思想圈”层次发力。
“跨文化交流”五个字,“跨”的核心是激发一种与人分享的冲动,由此文化便能够“行走”、纵横捭阖。能够交流的“文化”一定是有温度的,不仅生动,更需深刻。“交流”的要点是相关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由此构建助益“通心工程”的人文格局。世界上有两种讲故事的方法,一种是人用嘴讲故事,另一种是人用行动去讲故事,而后者本身是在创造故事。跨文化交流必然是大道至简,简到一块车牌、一个公园、一片工地,这都是交流。目的是创造人文格局、文化条件,实现通心工程。
主讲人:赵磊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央党校“一带一路”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人,“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多边外交与文化软实力、民族冲突管理、“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本文根据中国农业大学通识课程《全球事务与发展》第四讲课堂内容整理发布,记录内容有所删减;志愿记录者:娄凯皓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大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