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哲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于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其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74.4分钟,同比增长19.6%。
“在数字阅读中,人均每天看手机的时间超过了1个小时,利用kindle等电子阅读器阅读的人数却出现了下降。手机大有一统移动阅读终端的趋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
在整个手机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微信阅读时间又占去了三成半,达到了人均26分钟。从人数上考察,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有过微信阅读。其中,让人略感意外的是,城镇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0.99分钟,但农村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2.70分钟。
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为数字阅读付费。根据报告,2016年,手机阅读群体人均在手机阅读上花费了16.95元,较2015年增加了5.76元。“不要小看这5块钱,我国目前有近七成的手机阅读群体,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我国手机阅读消费增长了30多亿元。”魏玉山说。
魏玉山认为,“不应该一味谴责手机阅读,我们应该看到,手机阅读的快速增长对整个全民阅读的带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电子书、各类阅读APP等优质阅读内容和平台的发展,对国民阅读率和阅读质量的提高都有促进”。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研究发现,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令人欣喜的是,过去一年,0至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85.0%,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在0至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这些家庭中的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
“我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远远高于成年人,这是民族的希望。同时,现在年轻的家长们非常重视陪伴孩子读书,所用时间甚至比成年人自己读书的人均时长还要长。这让我们看到了全民阅读光明的未来。”魏玉山说。(李哲)